【大紀元8月5日訊】來自台灣新竹的玻璃藝人范文正先生與陳金蓮女士以他們家傳的燒玻璃絕活,以回收廢棄玻璃創作精美水晶玻璃藝品,讓在南非約堡的國際花展中現場國際人士個個驚嘆與讚美。這是繼香港與印度之後,”台灣玻璃之美與環保心”再度在國際露臉,台灣傳統玻璃手工藝也能繼續創造藝術文化價值的積極作為,也是台灣NGO與國際社群接軌及參與公民社會的新世代新思維的”綠色文化產業”。
在美化環境基金會的安排下,與南非華人婦女會合作利用南非Gardenworld舉辦2004春季花秀期間主辦長達一個月的” 斐華藝術與文化交流特展”,本次特展共分為愛心與環保之門/生活與美食之門/文物與工藝之門/藝術與自然之門四大主題,分別由南非當地的華人團體有慈濟功德會/南華寺與婦女會共同合作策展,加上來自台灣的幾位年輕藝術家展出作品。讓華人文化與台灣工藝可以走入南非社區,也讓南非人認識台灣之美。
另外Gardenworld也以園藝景觀大賽邀請移民南非的老僑姜爺爺,設計一座東方涼亭與其他十多個不同國度特色的園藝景觀共同展示,除將東方寧靜與深度歷史文化內涵介紹給約堡居民,也讓在南非出生成長的華人多個認識自己文化的機會。Garden World每年七八月在南非有名的春天花季前均辦理長達一月餘的花展( Flower Festival)期間不但辦理有各種研習講座,展覽期間參觀民眾超過數萬人,並於最後一個週末邀請當地有名樂團甚至國際音樂團體辦理兩天的戶慈善音樂會將會吸引超過千人。
人人稱姜爺爺的南非台僑十多年前從台灣移民到南非來,因收藏不少台灣古董家具及中華文物藝品與藝術圖書,認為在南非眾多華僑及台商應有一個可以認識與交流中華藝術與文化的場所,有意在南非設立一個中華文化展示與學習中心.因姜爺爺農莊與Gardenworld僅一路之隔對面,透過今年的春季花季所擴大辦理多元文化的交流特展,七月二十三日的開幕式時南非觀光部長特別嘉勉來自台灣的藝術家團隊,也希望藉此加強兩國彼此的觀光發展,也增加往彼此的文化交流。
玻璃的出現,大約距今五千年前,從美索不達米亞及古埃及的遺跡中均有發現,可知其與人類生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中國,約從戰國時代出土的遺物中,就有玻璃珠的發現。在台灣,玻璃的發展約有百年的歷史,早期是以工業儀器、民生必需品為主。在新竹,則只有短短七十年的歷史,在玻璃歷史上只能算是新生而已,但在這短短七十年間,由於玻璃產業的奮發努力創新,卻發展成為台灣唯一的玻璃基地,並孕育出一批技藝純熟的優秀玻璃工藝家,而成就了「台灣的玻璃故鄉」的雅號。
這次受邀到南非展演的玻璃藝人范文正先生家學淵源,父親范壬發先生是台灣玻璃界的耆老,目前是中華玻璃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范先生耳濡目染,自六歲起就接觸玻璃,至今已有四十年的歷史,對玻璃材質之選擇、運用,有獨到的見解,常能化腐朽為神奇,在新竹玻璃界奠定獨樹一幟的地位。范先生曾獲1997年金玻獎入選、1999年第七屆台灣工藝設計競賽入選、金玻獎佳作、竹塹美展入選、1989年榮獲故宮博物院珍藏八駿馬。近年來體認台灣社會經濟問題之發生,實與環保密不可分,遂投入玻璃環保工作,1998年4月起擔任美化基金會環保列車全省巡迴宣導尖兵,將各式各樣不同材質的平板玻璃、玻璃瓶賦予新生命,改造成人見人愛的藝術品。同時經常在全省各地配合辦理玻璃環保再生活動及參加文化中心、玻工館之玻璃推廣活動,對玻璃環保再生利用及玻璃藝術推廣貢獻良多。范先生各種技法作品與以環保再生為主軸的作品,由其展品可知范先生對玻璃涉獵之廣泛與精深,及對玻璃材質運用之巧妙,尤其在技藝及創意之表現,令人刮目相看,可真是一位全方位的玻璃藝術家。
浴火鳳凰羽化成仙的玻璃再生之美是美化環境基金會對玻璃再生藝術的肯定,每回一片不起眼的玻璃片在范先生或范太太手中,浴火重生般的做出各種動、植物造型或工藝創作品時、那種神奇與驚艷,經常感動 在場的觀眾。他們一家人的作品之最可貴,是再於其相當惜福的重複使用回收來的玻璃材料,將大家隨手丟的瓶瓶罐罐,賦予其新生命,不但是務實地提升其附加價值,要對於資源的永續利用,做最佳的見證,在創作及美學方面也傳遞出對玻璃的另種詮釋。
與范文正夫婦的合作,起因是在美化環境基金會推行對民眾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宣導之時,有感於一般人對於各種材質的回收再利用,往往並不清楚。以玻璃瓶類的回收為例,其實是要分三種顏色,才有較高回收利用的市場價值。廢棄玻璃經回收管道在工廠以添加某比例的方式,生產製造成新的玻璃製品。在玻璃材料的生命週期中的環保與社會成本,往往是被忽略的,當玻璃物品被棄置路旁或垃圾桶中,它並不值錢。而若它被棄之掩埋在土中只會是浪費其生命,若被放入焚化爐焚燒則將會損害爐壁,將徒耗更多杜會成本。美化環境基金會曾以「環保教育巡迥列車」,走入社區推動現場示範的體驗與 DIY 中學習教育活動,嘗試以透過藝術工作者的巧手與創意,激發人們惜福愛物的情懷。當晶瑩剔透的玻璃作品呈現在眼前時,帶給人的又是一種驚艷。范先生一家人過去在竹塹玻璃協會時便創設環保組,平日積極主動參與環保教育活動。與本會合作以來,參與的公益教育與宣導活動超過數十場次,走遍全省,並常是半夜搭夜車或通宵趕路赴會,甚至遠赴香港配合當地環保團體之推動環保工作。今年一月我們再度合作一起到印度也造成相當好的回響與肯定
玻璃的創作,只要準備簡單的工具,隨手撿拾瓶瓶罐罐,以氧氣及瓦斯為原料在任何場所便能化腐朽為神奇,短時間完成即興創作藝品或實用品。范先生過去常以其專業技術,積極協助同業改善玻璃生產技術,提高工廠生產效益與環保效能。這次來到南非台灣的美化環境基金會也將與慈濟基金會合作將再生玻璃創作的技術傳授給本地的南非黑人,後續將以”綠色產品與綠色文化”到基層社區推廣”社區綠色商業”, 落實給”釣竿”方式輔導窮人與服務平民社區的工作。
環保工作不必獨立於藝術領域之外,藝術也不應漠視現世的環保問題,在環保與經濟之爭下,藝術產業化或產業藝術化,都是值得大家一起去開創與經營的。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