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生活習慣能引發糖尿病
【大紀元8月31日訊】有資料顯示,一些發達國家的糖尿病患病率已高達5%—10%。糖尿病患病率在那些由窮變富的發展中國家增長尤其快,甚至遠遠超過發達國家。
不少中青年人長期超負荷工作,或者由於夜生活過於豐富,使身體一直處於高度的緊張和疲憊狀態。加上經常吃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得糖尿病的概率就大大增加。
據有關機構開展的對4萬多人的糖尿病患病率調查發現,許多被確診為糖尿病的人,在此之前全然不知。糖尿病人從患病到診斷一般有7—10年的間隔,常常是出現了並發症後才知道數年前就得了糖尿病。
運用國際上公認的預防糖尿病的措施,糖尿病發病率至少可以降低50%。具體方法是:“多學點”———了解有關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和預防方法;“少吃點”;“勤動點”———每天保證一定的運動量;“輕松點”———開朗、豁達、樂觀,避免過度緊張勞累。
9大不良生活習慣易引發糖尿病
1.吃得過飽
吃得過飽易患糖尿病,如果人吃得過飽,肝髒內“固醇調節元件結合蛋白1C”(簡稱SREBP-1C)會增加,導致胰島素作用下降,進而引發糖尿病。
長期進食過飽,會使人體內分泌胰島素的胰島B細胞長期處於“負擔”過重、相對疲勞狀態,造成胰島素分泌功能障礙,特別是有糖尿病遺傳易感性的人群,極易誘發糖尿病。另外長期吃過多飲食對於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存在胰島素抵抗因素的人群,更容易引起體內的胰島素過量積存,從而造成高胰島素血症,而高胰島素血症是導致全身性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
2.水果當飯
天熱的時候,即使可口的飯菜擺在面前,也不容易引起食欲,有些人就以水果和飲料為主食,常常以西瓜、桃子等一大堆水果來應付一頓飯。醫生說,各類瓜果飲料中,很大一部分水果和飲料所含糖分偏高,對一些本來血糖就偏高的中年人來說,不加節制地進食往往容易使血糖直線上升,從而引發糖尿病症。
3.睡眠不好
睡眠不好或太少的人都容易患糖尿病。瑞典的研究人員在對8000名沒有糖尿病病史的中年瑞典人跟蹤長達10年後發現,這些人當中竟有500多人已不知不覺地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輕微糖尿病,而且這些人患病的一個共同的主要原因是睡眠不好或睡眠太少。
4.女性鐵過多
體內蓄積的鐵過多會導致女性罹患成年型糖尿病,因此及早驗血有可能幫助識別有患病危險的人。
鐵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種鐵與蛋白質的配合物,是鐵蓄積量的標志。研究人員發現,即使把諸如肥胖和其他危險因素,包括糖尿病家族史、身體活動、飲酒和飲食之類的因素考慮進去之後,在研究之初鐵蛋白含量較高的女性發生糖尿病的危險性也差不多是常人的兩倍。
5.男性滴酒不沾
適度攝取含酒精飲料的人,罹患“Ⅱ型糖尿病”的概率,要比滴酒不沾或極少飲酒的人來得低。這是由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一群研究員在過去12年持續不斷所作的研究結論。過去12年來,研究員每年分別向20951名男性醫生,年齡由40歲至84歲不等,發出問卷,內容是有關他們選擇的生活形態如喝酒、抽煙及運動等3方面作調查,逐年加以分析和記錄。
7.缺少維生素E
人體缺少維生素E容易患糖尿病。芬蘭的研究小組對健康中年男子進行了為期4年的跟蹤觀察。在觀察期間內,其中體內維生素E含量低的男子患糖尿病的危險是正常人的4倍。因此,除減肥和加強體育鍛煉可減少患糖尿病的危險外,增加維生素E的攝入量也是一種重要的輔助手段。
8.愛看電視
愛看電視的人是較易得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與每周看電視時間不到一小時的男性相比,每周看2至10小時電視的男性罹患糖尿病的危險高出66%;看電視時間在21至40小時的男性,危險增加一倍;看電視時間在40小時以上者,危險提高幾乎兩倍。這項研究顯示,長時間看電視這種缺乏運動的生活形態和患糖尿病的危險有直接關聯。並不是電視本身帶來糖尿病危險,而是通常看電視越久,代表一種典型的生活態度與習慣,即攝取過多卡路裡和運動量較少。
9.壓力大
喪偶、經濟困難或其他改變生活的變化,都是使中年人患糖尿病的危險因素。生活中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因而產生巨大心理壓力,是發生Ⅱ型糖尿病的普遍現象。研究人員發現,遭到過重大打擊的人,比受打擊小的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大60%。
糖尿病的4個飲食誤區
1.饑餓
不少人認為,飯吃得越少對病情控制越有效。事實上,吃得過少,非但不利於身體,反而會經常出現四肢乏力、血糖過低的現象。由於主食攝入不足,總熱量無法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而導致體內脂肪、蛋白質過量分解、身體消瘦、營養不良甚至產生饑餓性酮症。
一般人,如果不從事重體力勞動,每天所需的總熱卡量為:(身高—105)×35,只有當所攝入的總熱卡量大於所需的熱量時,才會屯積為脂肪,而熱卡量攝入長期不足,很容易營養不良。
如果您已經患有糖尿病,正確的飲食方法應該是:少量多餐,多吃低熱量的食品,如各種蔬菜:西紅柿、黃瓜、大白菜等,和含糖量相對比較低的蘋果、橘子、草莓、獼猴桃等水果。少量的主食加雞蛋、瘦肉、牛奶等,既保證了身體所需的基本熱量,又有比較合理的營養搭配。
2.多吃粗糧
面粉、大米、小米、玉米,其含糖量非常接近。只是粗糧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有降糖、降脂、通便的功效,但是如果吃太多的粗糧,就可能增加胃腸的負擔而且影響營養素的吸收,長期這樣會造成營養不良,對身體不利。細糧與粗糧的比例為6:4時,是較好的搭配狀態。
動物油與植物油的配比也一樣。無論動物油還是植物油都是脂肪,只要是脂肪就屬於高熱量食物。如果不控制脂肪就容易超過每日所規定的總熱量,使體重增加而影響血糖的控制。醫生都是不主張糖尿病者吃油炸食品的。
3.無糖食品可放心吃
對無糖食品是否就不需要控制呢?所謂的無糖食品,一般指的是不含蔗糖或用其他的甜味劑如木糖醇替代葡萄糖,這些甜味劑有些是低熱卡糖或不產熱卡糖,但無糖餅干、無糖面包、鹹面包、鹹餅干中仍然都是糧食做的,與米飯、饅頭一樣,吃下去也會在體內轉化成葡萄糖而導致血糖升高,其中可能含有其他的糖類,如果糖、乳糖等。因此,這類食品仍然應計算入總熱量范圍內,如果食用無糖食品後明顯血糖升高,應該停用。無糖食品無任何降糖療效,不能本末倒置放棄降糖藥物治療而用它來代替。但在適量范圍內它們可以改善單調的口味。
4.吃藥就不用控制飲食
有些人認為,飲食增加了,多吃點降糖藥物就可以把多吃的食物抵消掉,其實這是錯誤的。
糖尿病患者最忌諱的是有時大吃大喝,有時又粒米不進,這樣做不但使飲食控制形同虛設,而且在加重了胰腺負擔的同時,也增加了低血糖及藥物過量、藥物毒副作用發生的概率,非常不利於疾病控制,而且體重也會有上升的趨勢。
還有的人以為改用胰島素治療,就不再需要費神控制飲食了。其實,胰島素治療的目的也只是為了血糖控制平穩,胰島素的使用量也必須在飲食固定的基礎上才可以調整,如果飲食不控制,血糖會更加不穩定,因此,用胰島素治療同樣需要配合必要的營養治療。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