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嚴批醫院商業化 涉及高層路線之爭?
【大紀元8月3日訊】(亞洲時報記者焱樺8月3日報導)中國副總理吳儀對中國衛生部門的現狀提出了嚴厲批評,之後,有國務院部門建議就公立醫院股權改革限定了底線。據消息人士指出,這當中,可能涉及一場醫院應“公益化”或“商業化”的爭論;而這場爭論又跟吳儀和及之前掌管衛生政策的國務委員陳至立的不同主張有關。
中國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科教文衛法制司副司長宋瑞霖日前指出: “國資將逐步退出公立醫院。在政府所屬醫療機構中,國有資產的持股權應不低於51%,公立醫院國資持股權應不低於51%”。”宋的發言,一般被認為是中國國務院就公立醫院股權改革限定了底線。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宋瑞霖不是衛生部的官員,而是國務院法制辦的衛生制度專家。有一種意見認為,宋瑞霖的發言,當中涉及中國高層對中國衛生改革的兩種不同意見。宋的發言明顯代表吳儀和溫家寶一派,這派認為中國官方不可全面放任國資退出各地公立醫院,市場化的過程應該有個底線。曾經由江澤民前保健醫生張文康,以及聽任國務委員陳至立吩咐的中國衛生部,則似乎支持更大幅度加快市場化和商業化的步伐。
今年年初衛生部起草的《關於深化城市醫療體制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討論稿)》,建議將未來醫院分為三種:政府直屬醫療機構——由政府全部投資,承擔政府賦予的工作任務,不以營利為目的,享受稅收優惠;社會公益醫療機構——由社會投資,不以營利為目的,收支結餘主要用於改善醫療條件,投資者可以適當收取回報;經營性醫療機構——社會投資,自主定價,營利為目的,依法納稅。宋瑞霖的意見,明顯是為衛生部的討論稿訂了一條底線,阻止醫院無限市場化影響到民眾權益。
雖然中國衛生部自非典疫情出現後改由吳儀負責,但衛生部的主張,一直比較貼近之前掌管衛生政策的國務委員陳至立的“商業化”主張。2003年11月,衛生部醫政司司長吳明江曾表示,政府只直接舉辦部分公立醫院,包括區域內最有實力的綜合醫院(含醫學院附屬醫院)、佈局合理的提供基本醫療的醫院、婦幼保健院、傳染病院、精神病院、血站和急救中心以及部分社區服務中心(站)。而且以上概念在今年6月份一次研討會上衛生部醫政司負責人再次肯定。
應該指出,吳明江要求醫療系統市場化的路線,曾得到在非典之前掌管衛生系統的國務委員陳至立的大力支持。不過,陳至立的主張,引來中國衛生業界很大的關注。有民眾憂思:市場化趨勢會引發改制後的非盈利性醫院會否質量下降,價格抬高。中國醫院出現沒錢不救人的傳聞一直不絕於耳,但讓外界感到衛生部的建議後果非同小可。
深圳《晶報》就曾發表文章認為,目前擺在醫院面前有兩條路,要麼“商業化”,要麼“公益化”,這樣一來,“商業化”的醫院可以從本應由政府承擔的公益義務中脫身,專心提高業務質量,而“公益化”的醫院由於“靠國家吃飯”,提高自己競爭力,同時抵制醫療腐敗現象辦好“人民的醫院”。該文還提出以委託商業性醫院救治、政府“埋單”的措施,解決因無錢看病而被醫院推出門外的弱勢群體看病問題。
不少中國民眾都支持吳儀的“公益化”路線,反對陳至立訂下的“商業化”路線。可能因為不滿衛生部的立場,有網民甚至建議:要撤銷衛生部,將其衛生行業管理功能交給中華醫師學會;將國有公立醫院交給社會保障部門和國資委共同管理;大部分醫院改制,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即使衛生部內裡,也有人支持吳儀的路線。衛生部衛生經濟研究所衛生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石光就曾公開表示,政府應該要保證將來的公立醫院的主要功能是保證窮人、沒有支付能力的人群獲得基本醫療服務,而在這樣的目標下,應該“保留”的醫院應是基層醫療機構,未必保留當地有醫療水平較高的大型醫院。
中國傳媒曾提及,副總理吳儀曾對中國衛生部門的現狀提出了嚴厲批評,但內容一直沒有公開。不過,在去年12月4日至5日於湖北省宜昌市召開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會議上,吳儀曾批評中國醫療體系存在投入不足,服務網絡不健全,技術人才匱乏,傳染病和地方病威脅農民健康,農民因病致貧返貧等問題,甚至影響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分管衛生工作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在去年4月底開始兼任衛生部長一職,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還是首例。外界有一種意見認為,吳儀阻止中國衛生系統無限制市場化,無疑等同摑了本來分管衛生工作的國務委員陳至立一記耳光。事實上,陳至立主管的教育政策,也引來不少爭論。她之前曾參觀一些大學城,支持教育產業化政策;但一些大學城爆出欠債醜聞,連中國官方也承認一些大學城存在圈地問題。(//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