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資環境指標下滑 水電供應不穩定風險高
【大紀元8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胡薏文台北27日電)中原大學企研所教授呂鴻德今天表示,觀察大陸整體投資環境指標,近3年來都呈現下滑趨勢,尤其是大陸電力供應缺口擴大,水電、能源、燃料等供應不穩定的風險,今年躍居投資風險指標之首。
呂鴻德指出,以社會風險、法制風險、經濟風險以及經營風險等4大類風險進行評估,今年大陸整體加權後的投資風險達到2.76,略高於去年的2.67,而從近5年的資料分析,大陸的競爭力與投資環境,似乎已在去年達到高峰,今年則有開始下滑的跡象,使得台灣廠商的投資風險提高。
如果以各項風險評估來看,今年風險攀升最快的為社會風險,包括勞工抗議抗爭事件、外來民工造成的社會問題、勞資糾紛、人身安全威脅等風險,都有增加的趨勢,因此電電公會也呼籲大陸地方政府,在吸引台商投資時,有必要在社會風險方面努力改善。
受到大陸電力供應缺口擴大,蘇州昆山一帶台商密集地區,目前每週停電的天數已經高達4天,因此台商高度關切水電燃氣等供應穩定情況,也充分反映在今年的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報告中。
呂鴻德將今年與去年大陸投資風險指標攀升幅度進行排名,水電燃氣供應不穩定的風險果然躍居榜首,其次則是員工缺乏敬業精神與忠誠度的風險,第三名為企業信用不佳,欠債追索不易的風險,其他風險指標攀升的項目,還包括經營企業維持人際關係成本過高、人身安全財產受到威脅、台商因經貿稅務糾紛被羈押、常以刑事方式處理經濟案件、政府調解糾紛對台商不公等。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建議,台商在進行大陸投資前,應審慎評估當地投資環境與風險,並積極朝向企業升級的兩岸分工模式,對於水電基礎設施的欠缺應有分散風險的投資規劃,同時在面對宏觀調控的的政策變化,台商不能盲目擴張投資。
針對兩岸關係,電電公會建議,台灣應該維持兩岸穩定經貿交流措施,協助台商解決兩岸經貿與制裁權糾紛,並開放三通、方便企業進行兩岸分工佈局,以及簽署「台商保障協定」。
大陸部分,電電公會也期盼大陸當局應該積極建構「法治重於人治」的施政核心理念、強化金融現代化措施、智慧財產權保護、地方官員的誠信務實施政風範,以及政策延續性、水電資源的投入與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