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百家姓溯源:韓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姓氏由來
  
韓(han2)姓有三種來源:
  
1、 出自姬姓,以邑為氏或以國為氏,為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之後裔。唐叔虞,姬姓,字子干,周武王姬發的幼子。因初封於唐(今山西翼城西),故稱「唐叔虞」。唐叔虞是晉國的開國君主,其第八世孫就是晉穆侯。晉穆侯的曾孫姬萬於周懿王二年(約公元前900年)封於韓原(今陝西韓城西南),稱為韓武子。武子的曾孫韓厥以封邑為氏,稱韓氏。至韓厥7世孫虔,三家分晉,定都陽翟(今河南新鄭縣),建立韓國,為「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230年韓國被秦國所滅後,其宗室子孫遂以國為氏,稱韓姓,並大都聚居於穎川郡。
  
2、 以少數民族的複姓改為韓姓。後魏,鮮卑族有二字姓「大汗」氏,孝文帝改革時,以「汗」與「韓」音相近,改單姓韓。
  
3、 以人名為姓。傳說,上古時黃帝有子昌意,昌意生子韓流,其後有韓經,堯時為仙人,韓經之後遂為韓姓。
  
姓氏分佈
  
秦滅韓,「盡其地為穎川郡」,並以韓國舊都陽翟為治所,此後,「穎川」便成為韓氏的發展繁衍中心。秦漢時期,韓氏播遷於今江蘇、浙江、四川、山東、甘肅、河北、北京及北部一些地方。其中,韓襄王子孫韓王信於西漢初逃到匈奴,其子頹當、孫嬰於漢文帝時歸漢;西漢末年,頹當的玄孫韓騫,避王莽之亂,徙居南陽堵縣。唐憲宗時,河南河陽人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是為韓氏入廣東最早者。唐朝末年,河南固始韓氏隨王潮、王審之入閩,在福建安家落戶,清代康熙年間,大陸韓氏已有遷入台灣者,此後,有的向海外發展,移居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及歐美一些國家。
  
姓氏名人
  
韓非子:戰國末期哲學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原為韓國貴族,因寫下了《孤憤》、《說難》而得到秦王政的重視,被邀出使秦國,後遭到李斯等人的陷害,自殺於獄中。他與李斯同師事荀卿,縱觀天下形勢,集法家學說之大成,提出「以法為本」,「法、術、勢」結合的政治理論,對後世影響很大。他的代表著作是《韓非子》。
  
韓果:北周代郡武川人,字阿六拔,鮮卑族。驍勇善騎射。能記山川形勢,善伺敵虛實,宇文泰以為虞候都督。屢從征戰,並有功。從破稽胡於北山,稽胡憚果勁捷,號為「著翅人」。周武帝保定三年,進位柱國。從尉遲迥圍洛陽。天和初,出為華州刺史。
  
韓信: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著名軍事家,西漢初期官至大將軍,封為楚王,後貶為淮陰侯。他智勇雙全,治軍嚴明,輔佐劉邦平定天下,屢建奇功。在楚漢戰爭中,他率軍與劉邦會合,在垓下擊滅項羽。漢朝建立後,被封為楚王。後來因有人告他謀反,被降為淮陰侯,最終仍因謀反罪被呂後所殺。韓信善於用兵,有「韓信將兵,多多益善」之說。他與張良、蕭何並稱「興漢三傑」。著有《兵法》三篇。
  
韓愈:唐朝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人,因韓姓郡望在昌黎,因此後人又稱他為韓昌黎。他極力反對六朝以來駢偶文風,提倡散體,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的散文在繼承先秦、兩漢散文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和發展,氣熱雄健,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詩歌力求新奇,以文人詩,但有時流於怪險,對宋詩影響很大。卒謚文,世又稱韓文公。
  
韓湘子:唐朝韓愈的姪子。生性放蕩不拘,不好讀書,世傳其學道成仙,為八仙之一。嚐於初冬季節令牡丹開花數色,又嚐令聚盆覆土,頃刻開花。見《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十九‧廣動植之四》。或稱為「韓湘」。
  
韓琦:宋相州安陽人,字稚圭,號贛叟。仁宗天聖五年進士。累遷右司諫,疏罷王隨、陳堯佐、韓億、石中立等四人。與范仲淹久在兵間,名重一時,天下稱「韓范」。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尋改判永興軍、相州等地。卒謚忠獻。
  
韓世忠:宋延安人,字良臣,晚號清涼居士。早年家貧,以敢從軍,隨王淵鎮壓方臘。後以千卒敗李複數萬兵。又以八千眾阻十萬金兵渡江,與兀朮相持黃天蕩達四十八日。高宗建炎四年,大破金人與劉豫之兵於大儀鎮,時論以此舉為中興武功第一。在楚十餘年,金人不敢犯。十一年,與岳飛、張俊同被召入朝,任樞密使,解除兵權。世忠詆排和議,疏檜誤國,後罷為醴泉觀使,絕口不言兵事,縱游西湖。岳飛冤獄,世忠獨詰檜曰:「『莫須有』,何以服天下!」孝宗時追封蘄王,謚忠武。@(//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姓氏由來
      
    「錢」(qian2)姓源於彭姓,是以官職命名的姓氏。宋人鄭樵在《通志‧氏族略》中將錢氏列入「以官為氏」類,說:「顓頊帝曾孫陸終生彭祖,裔孫孚,周錢府上士,因官命氏焉。」據《史記‧楚世家》記載,陸終是顓頊的曾孫,他的妻子懷孕三年,剖腹產,生出6個兒子,「三曰彭祖」。彭祖是有名的大壽星,《世本》說他「姓箋,名鏗,在商為守藏史,在周為柱下史,年八百歲。」他的後裔彭孚,在西周任錢府上士(錢府,掌管錢財的官署;上士,官名,周代士有上士、中士、下士)彭孚以官職為姓氏,就是錢氏。因西周建都於鎬京(今陝西西安),彭孚必在京為官,故錢姓形成於陝西。
  • 姓氏由來
      
    孫(sun1)姓是一個源遠流長、歷史久遠、支脈紛繁的大姓。孫姓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六支:
  • 姓氏由來
      
    李(li3)姓有六種來源:
      
    1、 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之後裔。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務,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後子孫歷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有兩種。一種說法是:商紂時,皋陶後裔理徵,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充飢,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種說法是:據《姓氏考略》記載,周之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後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於李耳稱姓的。
  • 姓氏由來
      
    周(zhou1)姓有三種來源:
      
    1、 周姓的最早出現,可追溯到遠古的黃帝軒轅氏。據《姓氏考略》所載,相傳黃帝時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將,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這兩個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氏。
  • 姓氏由來
      
    吳(wu2)姓有四種來源:
      
    1、 上古時已有吳姓。一是舜的後代有封在虞的,因「虞」與「吳」音相近,故舜後有吳姓。一是顓頊帝時有吳權,其後亦有吳氏。一是少康帝時有神箭手吳賀,其後有吳姓。
  • 姓氏由來
      
    王(wang2)姓有六種來源:
      
    1、 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後衍化為三支王姓族派。一是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的後裔,散居於京兆、河間一帶,以本為王族之故,自稱為王姓。二是東周靈王太子姬晉,因直諫被廢為庶人,遷居到琅琊(今山東省膠南一帶),世代繁衍生息,世人稱為「王家」,以後便以王為姓。三是魏國信陵君無忌,魏被滅後,其孫逃至山東泰山,後來劉邦稱帝,建立漢朝,召信陵君的後代入朝作宮,封為蘭陵侯,當時人們以他出身王族,謂之王家,延以為姓。
  • 姓氏由來
      
    馮(feng2)姓有三種來源:
      
    1、 出自姬姓,為周文王的兒子畢公高的後代。。據《元和姓纂》、《後漢書》等所載,畢公高名高,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個兒子,被周武王封在畢,所以姓畢。到春秋時期,畢公高的後裔畢萬,在晉國為大夫,晉滅魏國以後,畢萬被封在魏。畢萬的後代中有一個叫長卿的,被封在馮,長卿的後代用邑名作為自己的姓氏,就姓馮,史稱馮氏正宗,是為河南馮氏。
  • 姓氏由來
      
    陳(chen2)姓有五種來源:
      
    1、 出自媯姓,其始祖為媯滿,也為虞舜之後裔。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商朝末年,舜的第33代孫遏父(又稱閼父)投附了周國,擔任陶正一職,他制陶的技藝極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讚賞。周武王滅商以後,追封先賢遺民時,把遏父的兒子媯滿封為陳(今河南開封以東,安徽亳縣以北)侯,在太昊之墟奉守帝舜的宗祀,並將大女兒太姬嫁給他為妻。媯滿死後,謚號為陳胡公,所以又被稱為胡公滿。胡公滿傳至10世孫媯完,陳國內亂,厲公的兒子出奔到齊國,以國為氏,稱陳氏。
  • 姓氏由來

    褚(chu3)姓有兩種來源:
      
    一、以地為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褚姓出自子姓,本為殷商王族後裔。殷後人宋恭公的公子段食采於褚(今河南洛陽市),因「其德可師」,當時稱之為褚師。其後代子孫遂以為姓,成褚師氏,後去師字為褚姓。據《後漢書‧郡國誌》所載,洛陽有褚氏聚。《姓氏尋源》雲 :「古有褚地,居者以為氏。」

  • 姓氏由來

    衛(wei4)姓出於姬姓,來源於周國封地--衛。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被封於衛(今河南省淇縣),接管舊殷都朝歌七族的遺民,建立了衛國。到春秋戰國時,衛國被秦國兼併,衛國公族子孫就以故國名為姓,世代相傳姓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