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方藝術
文藝復興時期(Renaissance,1450-1600)——西方文化史上最輝煌的藝術時期,出現在十五世紀中葉。Renaissance 源自於法文,有再生、重生的意思。此時的人們從復古活動中獲得啟發,注重人對於真與善的追求,揚棄偏狹的哲學系統、宗教教條和抽象推理,重視人的價值。而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範圍相當廣大,包括政治、宗教、藝術、學術文化等。在完美的古希臘藝術之後,藝術經過漫長的低微時期,此時彷彿突然間突破了教條的枷鎖,以古希臘式的輝煌藝術技法表現神的光輝,表現神與人的關係。
早期的文藝復興(The Early Renaissance)藝術作品雖然還沒有完全成熟起來,但是這卻可以說是文藝復興藝術的基石。在題材上,她基本繼承了中世紀藝術的傳統,以表現神、表現信仰、表現聖徒事跡為主。
在藝術技法上,此時的藝術開始趨於成熟。最明顯的就是數學上的線性透視法(Linear Perspective)在繪畫上的應用,增強了空間感,使物體真正地立體起來了。繪畫大師Masaccio的「三位一體」(Trinity)中,建築物的平行線已經可以消失在同一點上。這在拜占庭藝術中是絕無僅有的。
另外,對於光線的處理也開始趨於人文化,強烈的明暗對比增強了戲劇感。Fra Angelico 的「聖母加冕圖」(The Coronation of the Virgin)畫面中心的金色光芒和兩旁聖人的黯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僅僅左右下角的聖人個體自身的明暗對比也已經十分強烈,整個畫面給人以突出,色彩鮮明和戲劇化的感覺。值得一提的是這幅畫作中人物近大遠小的安排使透視關係顯得非常合理。
在上一回我們談到中世紀晚期的Giotto的畫作擁有比以前較為誇張的表情,這影響了後來的許多畫風,在文藝復興早期,除了人物的表情動作外,更添加了用豐富色彩表現敘事氣氛。
開始富有動感是早期文藝復興作品的另一個特點。左圖是一幅描寫戰爭場面的作品。雖然戰馬相對於後來的畫作顯得呆板了一點,但這對於當時來說,已經是大有進步了。不同角度、不同動作的馬匹與各式各樣的士兵交錯在畫面中——左邊戰馬的運動形成一個進攻的氣勢,右邊的戰馬亂作一團,所以構圖既不顯得淩亂,又生動地表達了戰爭場面。
(香港大紀元)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