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育兒資訊

海外中文教育何其難

絕大多數海外出生的華人子弟中文教育,都是在父母逼迫下不得不學習,只有少數人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真正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以美國為例,中國大陸移民日漸增多,以注音符號及繁體字為主的中文學校,更面臨了招生及財源的困境,成為推廣中文教育的隱憂之一。

和台灣的學生比起來,海外華人的中文程度當然相差一大截,但這也不能怪罪於這些出生在海外的 ABC(美國出生的華人),平常他們接觸的都是英語環境,除了在家與父母交談外,實在找不出什麼理由要他們學中文。

一位在中文學校教導高年級課程的老師表示,中文對這些華人第二甚至第三代而言,是課堂上的語言課程,下了課大家還是用英語溝通。

僑務委員會每年暑期會派遣專業老師到美國為中文學校的老師「充電」,也會派人深入到各個中文學校,直接輔導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精髓,今年更特別增加台語研習營,讓有意學習台語者獲得第一手的教學資料。

例如美東地區的新澤西州中華文化夏令營,暑假就在僑委會遴選的三位老師精心教導下,學得了扯鈴、跳繩、陀螺、書法、繪畫等基本技能。

在台北中山女高教導民俗體育的陳傳宗,多次藉著暑假前來美國教導華人子弟,這次就隨另兩位老師在新澤西州中華文化夏令營停留兩個星期。

就他的感覺,海外華人學習中華文化傳統藝術的情緒高昂,但礙於海外資源有限,也難造成一股持久的學習風潮。

在這個前提下,他每每運用「肢體語言」,讓小朋友一開始「就很崇拜我」,凡是扯鈴、跳繩、陀螺的技巧,他一概秀出來,彼此的距離就縮短了,加上小孩的學習力強,又是動態的活動,大家都樂在其中。

美(加)東紐約地區華文教師研習會,這兩天在紐約及新澤西舉辦,兩地共有近兩百位中文學校老師參加活動,研習課程包括楊基鈺老師的的兒童教學心理學及創意語文教學活動;邵盈榕的趣味語文活動、跳唱學華語;蔡秀玲的作文教學、拼音教學與評量等。

來自台灣花蓮師範學院的楊基鈺,在台灣專門教授教學技巧、班級經營、課程設計、教學心理學等科目,這次海外巡迴教學經驗讓他了解,海外中文教育的老師都是有心提振中文教育,但在汲取專業知識方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例如,中文教育對海外出生長大的小孩,應該有更大的誘因讓他們學習中文,尤其就他所知,許多外國人士因就業市場所需,也會到中文學校學中文:海外中文師資目前參差不齊,背景不一,有學過師範教育課程的,專業知識就高,否則就按照他們以前受教時的環境,原原本本地照章行事。

他認為,海外教授中文應掌握學習好奇心,營造學習中文的快樂氣氛,變化教學活動內容,讓這些海外成長的華人子弟在現場情境中學習中文,尤其父母在家中,應多使用中文和孩子們溝通,效果會事半功倍。

來美一年的紐約華僑文教中心副主任黃正杰,以實際接觸經驗告訴記者,華人父母對學習中文有兩種看法,一是將它視為華人子弟的母語,另一個就是將它視為第二外國語,只要能聽、說就可以了,這也造成提供教材的混淆。

僑委會除了每年派人巡迴海外教學外,也有師資培訓團到台灣接受教學,例如今年就舉辦過中文學校校長、主任參訪團和小學老師、台語教師的研習營。

不過黃正杰點出真正的癥結,在於大陸移民的日漸增多,如此一來,要求增設簡體字、漢語拼音課程的需求也增多,加上以漢語拼音為主的中文學校應運而生形成競爭,原本的中文學校為了避免學生流失,被迫加開漢語拼音課程,也流入財源困窘的惡性循環。

僑委會每年提供大紐約地區一百餘所中文學校免費教材,目的在讓傳統文化不致在海外失根,尤其中國大陸在文革後採行簡體字,讓仍持續使用繁體字的台灣,仍保有承繼正統文化的光環。

一位專家說得好,如果簡體字取代繁體字成為主體,中華文化可能就葬送於此,「你在坊間書局看到的詩詞、書畫集冊,不是都用繁體字嗎?中國大陸能改變這個傳統讓它變成簡體字的書法或詩詞嗎?」

轉載自:《大紀元e報》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