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1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魏怡嘉╱專題報導)台灣健保資源遭濫用的問題除了健保局監控不力外,少數不肖醫療單位坑健保也是一大問題,過去曾有醫院為同一位病患申請了三隻眼睛白內障手術給付;也有病患根本沒有牙齒,醫療機構卻為病患申請補牙及洗牙給付;更有洗腎病患一個月洗腎二十六次,明明膝關節沒有問題,卻為病患施行關節置換術,並以假的X光向健保局申報,企圖蒙混過關,浪費醫療資源。
一位不願具名的健保審查委員表示,過去健保論量計酬,技術純熟的眼科醫師只花兩、三分鐘就可開一個白內障手術,由於老人家多少都會有一些眼球水晶體混濁的情形,很容易符合健保給付標準,因此過去即曾發生醫院租遊覽車,到鄉下載一車老人家到醫院開白內障手術的情形,後來健保為遏止此一歪風,將白內障手術改為論質計酬,從嚴把關。
另外,子宮切除手術也存在「過度醫療」的情形,另一位審查委員指出,除了醫師可申請子宮切除手術健保給付之外,病患亦可依此取得殘障保險給付,在兩相情願的灰色地帶下,這類案例即便是透過審查,也很難發現是否有不當使用醫療資源的情形。
再者,對於結石的體外震波碎石治療,依健保規定每位患者一個月不能打超過兩次,由於儀器廠商往往提供醫師相當的利潤,變相鼓勵醫師多使用其所提供的儀器,有的醫師禁不起這樣的誘惑,過去即曾發現同一位病患,在一個月內被震了六次,而醫師為了逃避審查,安排患者六次碎石震波分別在三家醫院進行。
而除了手術之外,藥物的浮濫開立,也是醫療資源過度使用的一大問題,審查委員表示,在用藥種類方面,國內每張處方箋平均要配上三點九種藥,高於美國的一點九種,其中又以制酸劑也就是胃藥最為明顯。
事實上,一般的制酸劑只具有抑制及緩和的效果,無法治療胃部疾病,過度服用制酸劑反而會引起中毒,但醫師有時拗不過病患的要求,尤其是老年人總覺得吃藥傷胃,一定要再配一顆胃藥才行,加上胃部不適為主觀的陳述,健保審查很難核刪,一年健保花在制酸劑上的給付約在十億左右。
此外,在檢驗部分,現行的制度很容易造成醫療資源重複浪費。審查委員表示,目前檢驗不用部分負擔,假設一位病患到甲醫院做核磁共振檢查,為了尋求第二意見,後來又到乙醫院,如果回到甲醫院拷貝片子,一張要兩百元,如果片子有三張,就要花六百元。而如果這位病患到乙醫院重新再做一次核磁共振檢查,由於有健保給付,在檢驗部分反而不用花錢,兩者相較,病患當然選擇在乙醫院重做一次核磁共振,造成檢驗資源的浪費。
——————————————————————————–
公立醫院 五年虧千億
〔記者彭顯鈞╱台北報導〕台灣監委昨日完成一份「公立醫療機構管理績效之檢討」調查報告,直指國內公私立醫療院所逐年增加,公立醫院近五年來虧損近千億元,且若無政府部門的補助,公立醫院可能難以維持營運,政府相關部門必須建立改造機制,在政府財政赤字嚴重之際,減輕補助公立醫院的負擔。
這項調查是由監委黃武次、黃勤鎮及謝慶輝三人負責,調查的緣起是國內醫院家數已達七百餘家,公立醫院面臨激烈的競爭,以致公立醫院營運狀況欠佳,均仰賴政府部門經費的補助以維持營運,使政府財政負擔日趨沉重。
專案小組召集人謝慶輝指出,公立醫院推動國家醫療衛生政策與社會公共責任的貢獻,值得肯定,然而公立醫院經營績效普遍不彰,均須仰賴政府部門的預算補助以維持營運,已造成政府財政上的負擔,相關醫療品質卻未見提升。
專案小組指出,衛生署、退輔會、國防部、教育部及台北市政府、高雄市政府、台北縣政府、基隆市政府、福建省金門縣及連江縣政府應重視公立醫院之經營管理,要求經營績效,以減少公務預算之挹注,並應督促所屬公立醫院解決行政人員及技工工友之編制與人事成本過高的問題。
專案小組指出,衛生署應詳細深入了解並協助解決所屬醫院醫師聘僱困難所衍生之人力不足的問題。
專案小組指出,政府部門也可以經費補助的方式,讓非公立醫院參與並執行公共任務,藉以整合私立醫療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