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歲頭上動土 廣州圈地圈到霍英東宗祠?
【大紀元8月13日訊】(亞洲時報在線記者焱樺報導)被指“非法圈地圈出來”的廣州大學城,近日傳出大學城十大市級文物建築之一的霍氏大宗祠祠牆遭毀,且其中的文物失竊的消息。大學城“非法圈地”圈到了中國國家領導人,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頭上,難怪人戲稱,廣州大學城這回可是“太歲頭上動土”。
據廣州《信息時報》報道,8月8日,廣州番禺區小谷圍島上的市級文物保護建築———始建於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的霍氏大宗祠被人鑿牆穿洞,霍氏族人稱儲物室內的八樽明代香爐文物被盜,價值十萬元(人民幣,下同)的現代廚具也不見蹤影。
據報道,大學城建設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認為,霍氏宗祠受損失竊“可能是一個施工誤會”,但事發後,一名霍氏族人對媒體表示,霍英東先生曾捐資50萬元重修霍氏大宗祠,這次文物被盜實在令人心疼。
據瞭解,小谷圍島上村人聚族而居,各姓都有宗祠。據稱其中的練溪村以霍、簫、關姓為主,著名港商霍英東先生就曾到這來此祭祖。
廣州大學城由規劃之初,即因涉及文物保護,生態破壞等問題而惹來不少爭議。該大學城所在地廣州番禺小谷圍,曾經是一個文物島。據報道,2003年6月26日廣州市文化局第一次向新聞界公佈廣州大學城第一次文物調查報告,大學城所在的小谷圍全島18平方公里內發現了63處文物建築,分類評價後納入廣州大學城整體規劃中實施保護,其中十大文物建築初步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納入廣州大學城整體規劃中實施保護。然而,廣州大學城的施工,頓時使得天然小島生態毀壞殆盡,原先基本是農田、民居的環水小島,如今卻成了“投資熱土”。
引發爭議的其中一個焦點是,廣州大學城被指以類似江蘇鐵本項目的“化整為零”的方法,企圖越過審批的關卡。據有關中國媒體之前報道,2003年底,由國土資源部同發改委、檢察部、建設部、審計署等部門聯合組成了督察組,對全國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工作進行了督察,在一份《關於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督察情況的報告》中,提到了廣東省糾正了廣州市番禺區小谷圍島徵用土地“化整為零”自行審批的做法,撤消了41個相關批文。
批評者指出,廣州大學城實際上已經變成一個當地政府打著教育的牌子,暗中從事“非法圈地”的典範。據報道,“整個小谷圍島分成39個地塊辦理徵地手續,省、市國土部門特事特辦。”整個大學城本應報國務院審批的18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都是由廣東省政府自行審批的。
中國國土資源部執法監察局常嘉興副局長,在今年初接受《市場報》採訪時表示,廣州市番禺區小谷圍島“化整為零”徵用土地是廣東省政府非法批地,所有審批文件無效。
有分析中國教育國情的專家指出,目前中國大學城的開發建設,已經脫離了單純解決高校擴招壓力的初衷,成了誘人的“經濟蛋糕”。對於地方政府而言,打著教育牌子冠冕堂皇地非法圈地建大學城是以地換錢,既能增加稅收、提高地方文化品位,又給政府臉上貼金的一舉多得的“好事”。對於房地產商來說,開發大學城房地產的利潤空間大、賣點多。
據調查,中國全國大多數省份都在興建或擬建大學城專案,少則一兩個,多則八九個,而且是集教育、商貿、房地產、娛樂等於一體。但是,中國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司有關負責人曾指出,大學城建設中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大學城規模過大,大量圈佔土地,浪費嚴重。二是有的大學城裏用劃撥地搞經營性房地產專案,嚴重擾亂了土地市場秩序。
一些教育專家則認為,建大學城並不是國外發展高等教育的惟一模式,要真正按教育規律辦教育,條件成熟的城市可以搞一兩個精品,但不能“颳風”,把大學城變成圈地“怪胎”。
中國國家審計署署長李金華6月23日向正在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作《關於2003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時披露了,“大學城”建設存在非法圈地等突出問題。報道指出,審計署對南京、杭州、珠海、廊坊4個城市的“大學城”開發建設情況的審計調查表明:專案建設違規審批和非法圈佔土地問題突出,建設貸款規模過大,存在償貸風險。
雖李金華在去年的審計報道沒有提到廣州大學城,但這回廣州大學城卻自己撞上門來了,非法圈地都圈到了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頭上來了。有關部門會否藉此事機殺雞儆猴,嚴加處理非法圈地開發“大學城”,以及加強國有土地保護的問題,已經成為外界廣泛關注的焦點之一。(//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