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公元153~208年)東漢末文學家。字文舉,漢末魯國人,孔子的二十世孫。曾任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又任少府、大中大夫等職。性寬容好士,賓客如雲,所作散文,鋒利簡潔,多譏嘲之辭。後因觸怒曹操被殺。能詩,為「建安七子」之一。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這是舊時為學童開蒙的基礎教材《三字經》中的一段話,這裏所說的四歲讓梨的孩童,就是東漢末年的大名士孔融。孔融少時成名,稱之「幼有異才」。又據《融家傳》記載,孔融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在他四歲時,每次兄弟們一起食梨,哥哥們都拿大的,他卻總是揀小的。家中大人問他緣故,他回答說:「我小兒,法當取小者。」為此,他受到孔氏宗族的誇讚。
十歲那一年,孔融隨父親來到首都洛陽,當時河南太守李膺名聲極大,「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但是他「不妄接賓客」,不是當世名人和親戚都不獲接見。而孔融還是個孩子,卻偏要見見李膺,他對李府守門者說:「 我是李君府家親戚,請通報。」李膺請他進來後問他道:「您與我是什麼親戚呢?」孔融答道:「 當然。先君孔子,與君先人老子李耳有師友關係,所以我與君是世代通家之好啊。」在座的人聽了,無不驚歎他小小年紀如此聰慧。太中大夫陳韙後到,別人告訴了孔融剛才的話。陳韙說:「小時候聰明伶俐,長大未必出色。」孔融立即反駁道:「 想必你小時候一定聰明伶俐了!」陳韙十分尷尬。這就是成語「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出處。
虎父無犬子: 孔融被逮捕時,朝廷內外人人惶恐不安,深怕也被誅連。但是孔融的兩個兒子,卻是仍舊玩著遊戲,一點也不慌張害怕。孔融對來使說:「希望只加罪於我,保存兩小兒的性命。」孔融兒子從容不迫地答道:「大人您難道見過打翻了的鳥窩下面,還有完整的鳥卵嗎?這就是著名的「覆巢之下,豈有完卵?」這句話的出處。
為什麼有這種無師自通的「神童」?其實就是人的真正思想和超常智慧來源於人的元神(主意識)。而元神有年齡,有生生世世的輪迴和記憶。孔融及兒子「幼有異才」,其元神非幼兒也,是成熟的。
(資料來源:《世說新語》)
(香港大紀元)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