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3日訊】關於中國經濟是否市場經濟的爭論近來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不同層面去理解。一是國際經濟和政治的層面,也就是在國際貿易體系中的所謂市場經濟地位問題。這個層面的問題直接牽涉到國家之間的利益衝突。因爲當前的國際貿易規則是,在發生貿易糾紛的時候,不具有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通常受到它的貿易夥伴的更爲嚴厲的對待。這樣一來,盡可能地否認貿易對手的市場經濟地位,便成爲一個在貿易談判中爭取主動的策略。這場爭論的另一個層面則是客觀的經濟學分析,即對一個國家商品的定價規則、政府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以及經濟的基本屬性的分析,後一種分析應該沒有利益色彩,不帶國別偏見。
當然這兩個層面的問題又是相互關聯的。如果有一個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一個國家市場經濟地位的認定應該以它的經濟的真正屬性來決定。如果國際經濟秩序不公正,那麽一個國家是否具有市場經濟地位通常也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不少中國讀者認爲,發達國家否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表明國際貿易秩序的不公正。這種情緒正在影響中國經濟學家們對中國經濟的本質屬性進行客觀分析。在我看來,對中國經濟是否真正的市場經濟的客觀分析遠比其他國家是否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來得重要。因爲這一分析直接影響到對中國國家經濟問題的診斷,同時也直接涉及到普通民眾的生活。
在討論中國經濟是否市場經濟的時候,人們通常局限在最終産品的定價規則上。例如,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的發言人在評論歐盟國家否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時候,他的一個重要論點便是是中國絕大多數商品的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這種分析方法是片面的。不錯,商品的價格似乎是由市場的供求關係決定的。但是稍有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市場需求又是由更爲根本的因素決定的。從需求角度講,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和他們對某種商品的效用評價決定了他們對此種商品在不同的價位的需求數量。從供給角度講,生産某一種商品的邊際成本決定了生産者在不同的價位上對此種商品的供給數量。而生産商品的成本又是直接由用於生産的要素成本來決定的。由此可見,如果我們重視商品的定價,就不能忽視要素成本的定價。
在要素成本中,土地成本、資本成本和勞動力成本都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們的佔有方式和交易規則決定了商品的交易方式和價格。例如,如果土地和資源是由國家佔有的,國家便能控制土地價格和資源的價格,並通過這種控制影響到一些大量使用土地和資源的商品的生産成本。這樣一來,雖然這些商品的最終價格表面上是由市場決定,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國家對這些最終商品價格的影響。在中國城市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農村土地屬於集體所有,都不具備真正的商品屬性。土地的定價也並不受制於真正的市場法則。不僅如此,對同一種生産要素,如果國家對不同的生産廠商實行不同的價格,也會形成不同廠家在市場中等不平等地位。那些由於某種原因得到政府優惠的廠家便可以享受到不公平的優勢地位。這一點在中國的金融市場上表現得十分明顯。眾所周知的大量銀行壞債,正是國家在資本價格上優惠國有企業的一個直接惡果。
國家對生産要素的控制,嚴重阻礙了市場發揮正常功能。它給經濟帶來的直接惡果至少有三個:一是扭曲價格信號,從而導致資源配置的不合理化,這是對宏觀經濟效益的損害;二是妨礙一個國家的生産者在國際競爭中正確地確定自身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發展自己的長遠競爭能力;三是國家的權力給政府官員帶來尋租的動力和條件,這正是中國官場的腐敗現象屢禁不止、愈演愈烈的的根源。正因爲如此,我希望中國的經濟學家們少用一些時間抱怨別人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多下一點功夫促進中國生産要素所有制的改革和生産要素的市場化。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