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29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九日綜合報導)因應全球音樂市場衰退,為撙節成本,同業合併已成為音樂界自救救人的主流選擇。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最近即承認日本新力(Sony Corp.)和德國媒體巨擘博德曼 (BertelsmannAG)的音樂合併計畫案,合併後的新公司「Sony-BMG」銷售額將占全球音樂市場版圖四分之一。
在全球音樂市場不景氣下,過去 4年來業內掀起合併風,包括EMI Group Plc和華納音樂集團(WarnerMusic Group)等在內全球前五大唱片公司均在尋求合併夥伴。先前在7月19日,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也已無條件批准Sony-BMG的設立。
新力和博德曼未來計劃聯手撙節成本支出和砸錢力捧新藝人。這項合併案之後,全球8成的音樂市場將操控在Sony-BMG、維芳迪環球Vivendi Universal SA、EMI Group Plc和華納音樂Warner Music Group.等四大集團手中。
新力和博德曼去年12月發表聲明就合併音樂部門達成共識,一旦實現將可創下規模達280億美元、全球市佔率約達25%的業界第二大業者;排名第一的是法國的媒體巨擘─Vivendi Univeral旗下的音樂部門─Universal Music。
不過,這個結合東西音樂兩強的合併消息,也引發業界質疑是否會造成壟斷的嫌疑。因此包括歐洲聯盟的行政執行機關─歐洲委員會以及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紛紛針對新力與博德曼合併音樂分支計畫是否違反反托拉斯法展開調查。
歐洲委員會表示,對於未來合併的「Sony-BMG」,是否會妨害到數位音樂市場的成長? 是否會對英國的EMI Group等規模較小的其他競爭同業造成壟斷威脅感到憂心。
未來Sony BMG一旦正式成型,市場占有率將和目前市場龍頭環球音樂 (Universal Music.)旗鼓相當,公司還將藉由減少成本支出和裁員,因應全球音樂市場連續第5年銷售衰退。事實上,撙節成本正是這項合併案的主要原因。
在全球音樂市場飽受盜版CD、未授權網路音樂下載及消費者減少購買CD的衝擊之際,音樂市場銷售在1999年到2003年年底之間大幅衰退 17%,去年CD銷售竟然和1993年相當。
國際唱片業聯合會(IFPI)在 4月間發表報告指出,由於非法錄製猖獗,加上消費者將支出用於電視遊樂器及數位影音光碟機 (DVD),去年全球錄製音樂的銷售金額降至 320億美元。
IFPI主席Jay Berman說,在數位和實物盜錄以及其他娛樂產品競爭等的交相衝擊下,2003年全球音樂銷售再度經歷艱困的一年。
EMI、BMG、Sony Corp.和Warner Music Group等公司為了因應市場變化已計畫裁員,裁員人數加起來超過2500人,還將減少藝術家數量,因應需求衰退。據IFPI說,美國2003年的音樂銷售下降6%。美國市場佔全球音樂銷售市場的大約37%。
至於第二大錄製音樂市場日本的銷售則下降9.2%,連續第5年銷售下降。第3大市場英國的銷售約略不變,但歐洲各地CD銷售全都大減。德國減少19%,是連續第6年減少,主要是非法錄製以及網際網路音樂檔案交換的結果。至於瑞典、法國和丹麥分別下降14.7%、14.4%及12.5%。比利時、希臘、愛爾蘭、葡萄牙和瑞士的降幅都超過10%。雖然音樂業界已加強採取法律行動對付網路非法下載音樂,但是遠水救不了近火,藉由合併統合雙邊資源,似乎已經成為音樂業界自救救人的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