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養生之道

談更年期憂鬱症──關懷女性長輩

【大紀元7月21日訊】罹患更年期憂鬱症是一個危機,但同時也是一個轉機,生病代表著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出問題了,緩下來好好與自己的心靈對話,在家屬關愛的支持與專業醫療人員的協助下,必定可以走出生命的第二個春天。

人是感情的動物,喜、怒、哀、樂、害怕、憤怒及焦慮等都是我們經常經驗的情緒狀態,憂鬱也是其中極為普遍的一種。而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日常生活中難免會有一些挫折或失望,觸引憂鬱情緒。

一般的憂鬱情緒會隨著時間逐漸沖淡,心靈的傷痛也會慢慢撫平。

然而有些時候憂鬱強度和持續期會超過正常的幅度,達到有害人體身心健康的程度,這便是精神醫學上所說的憂鬱症了。

有趣的是,我們中國人的憂鬱症患者所感受到的症狀多半是以失眠、體力減退、食欲不振、容易疲勞或全身不舒服等身體症狀為主,患者一開始很少提到主觀的心理感受。這一點和西方人習於看心理醫師,可以很自然地談出心情感受大相逕庭,這和中國傳統民族性強調克己,習慣壓抑情感表露有關,轉而以身體上的病痛表現出來。

體恤關愛 幫助她安度更年期

女性從青春期開始每個月會有月經的來潮,這是由於女性卵巢在腦下垂體影響下,分泌的動情激素對子宮內膜造成的增生、充血、脫落出血等一系列周而復始的生理變化。

除了生殖的功能之外,動情激素對女性其他的生理功能與情緒狀態也有深遠的影響,許多青春期甚至成年女性都經常為月經不規則及經痛所苦,也有不少女性在每個月月經來潮之前,因體內動情激素與其他女性荷爾蒙劇烈變化的影響,而導致情緒抑鬱、暴躁易怒等所謂「經前症候群」。

從青春期初經來潮至停經大約三十至三十五年的生涯裡,女性每個月要忍受生理期的諸多不便及身心的適應障礙。到了更年期(國人女性平均在四十五到五十歲左右),月經的量與周期開始變得不規則,進而逐漸停止。

若單純的思考,不再有每個月生理期的困擾,女性想必是「無經一身輕」了!然而事實則不盡然,根據統計,可能高達三分之二或者更多的女性在停經前後都會出現發熱、臉部潮紅、陰道潤滑度降低、陰道壁變薄萎縮、容易產生生殖道或泌尿道感染等生理上的症狀;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的女性有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危險;百分之十五容易罹患心臟血管疾病。

這些還只是明顯的生理變化,至於因更年期來臨而感傷於青春老去、肌膚彈性與光澤不再、擔憂從此失去女性魅力,而情緒陷於抑鬱甚或導致「更年期憂鬱症」的女性,生理上與心理上所承受的痛苦就更深刻了。

幸好,更年期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比例並不高。無論如何,由於男女兩性先天生理構造上與氣質傾向的差異,使得女性不但要負擔懷孕、生產、哺育等辛苦的母性天職,又得忍受與荷爾蒙變化、生理周期改變所衍生的心理負擔。因此,普天下的男性對自己周遭的女性親友,尤其是妻子,更應該投注愛心與關懷。當她們處於情緒適應障礙、甚或憂鬱狀態時,加倍的體貼、體恤,如此兩性之間的關係將更圓滿,家庭更和諧。

回首來時路 走出第二個春天

西醫對於更年期憂鬱症的治療,單純用抗憂鬱藥物的效果多半不如預期,還必須婦產科醫師仔細評估之後,提供合成的動情激素。如此雙管齊下的效果才會好。

社會習俗與結構之下女性角色的扮演,使得大多數傳統中國女性的前半輩子幾乎都在為別人而活,缺少自主獨立的意識和空間。

有些人甚至直到罹患了憂鬱症之後,才在專業人員的協助輔導下,學習回首來時路,並好好與自己的心靈對話,正視自己曾經的失落。

如果有堅強的意志力,不但能夠克服憂鬱症的症狀,並且能從過去的陰影走出來。

雖然一個人罹患了精神疾病對她個人及其家庭而言都是一個危機,但同時也是一個轉機,「生病」代表著以往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行不通了、出問題了。如果能夠痛定思痛,冷靜而理智地檢視自己曾走過的腳步、曾犯過的錯誤,再重新出發。只要意志夠堅定,在家屬關愛的支持與專業醫療人員的協助之下,必定可以走出生命的第二個春天。──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