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2日報導】(中央社台北2日電)中國科學院近日完成「中國科學道德與學風問題基本分析和建議」的諮詢報告,全面揭露批判中國科學界許多違背科學道德規範、敗壞學風的科學不端行為、道德失範及學風浮躁現象。
瞭望東方週刊報導,將近三萬字的這份「報告」措辭嚴厲,內容之全面,方式之坦率,在人們印象中絕無僅有,一位看過報告的學者表示,「撰寫報告的人頭腦異常清醒,並且對國家和民族有著高度的責任感!」據悉,這份報告即將呈報國務院科教領導小組,為最高決策層整肅學風提供參考。
報告披露,中國大陸科技界腐敗「潰瘍」觸目驚心,從盲目攀比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數到院士候選人打廣告,從院士候選人作弊,到部分院士和商業機構合流,院士群體聲譽受到強烈質疑,以致中國科技界陷入尷尬的誠信危機。
這次中科院提交國務院的諮詢報告,為嚴重威脅科技界健康的惡疾,勾勒出一份清晰的病例,「科學不端行為」被列在首位。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監督委員會近年來收受各類投訴和舉報信件日益增多,二00一至二00二年度受理各類投訴和舉報兩百零一件,其中反映抄襲、剽竊、弄虛作假問題的六十八件;反映學風不正的四件;反映評審不公、濫用基金的一百二十九件,以後的年份則更多。
據瞭解,中國大陸廣為披露的科學越軌事件,歸納包括項目申請和職稱評定、研究實施,論文署名、成果發表、榮譽獲取和分配、項目評審、科技獎勵和同行評議、科研活動成果宣傳等方面。
其中廣受媒體和學術批評的有抄襲剽竊及不當署名事件,少數人才工程對象、海歸派和高級崗位學者弄虛作假,以高科技名義欺世盜名、謀取暴利等三類。
在一些曝光和處理的案例中,公然抄襲、剽竊、佔有他人成果者有之,偽造學歷、成果和經歷者有之,篡改、編造實驗數據者也有之,涉嫌人員不僅包括研究生、博士生之類的初級研究人員,還涉及某些教授、博導、大學院長、校長甚至院士等資深研究人員和管理者。
一些科研人員研究動機扭曲,科學精神喪失,只熱衷於追逐名利,忙於資源的獲取、佔有和壟斷,不在研究和學問上下工夫,而擅長拉關係、走後門、立門派。
同時,學術權威機制和學術制度存在著行政干預、暗箱操作、權力壟斷、官學一體、學術霸道、權學交易等權利濫用和制度失靈現象,這些病源癥結在於「官本位」心態作祟。
中國特有的「官本位」現象,導致了科技界對政治權力的崇拜與屈從,由此在資源與信譽分配、科學評價、學術爭論等方面屈從於權力意志,損害良好學風;政府管理部門直接參與資源分配,因缺乏有效監控而招致權力濫用與腐敗;管理部門利用職權追求「政績」,使科技界浮躁風氣滋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