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變機制不健全 中國正在進入高風險社會
【大紀元7月19日報導】(中央社台北19日電) 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在社會面卻不斷傳出礦災、SARS、禽流感、大淹水…等災變新聞。大陸專家表示,在巨大的社會變遷下,當代中國由於應變機制不夠健全,正進入一個「風險社會」,甚至是高風險的社會。
北京中國青年報報導,根據統計,一個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進入一千到三千美元區間,是公共事故的高發期。中國目前正處於這個階段,而且不斷發生的各種事故也印證這一點。
根據中國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最新統計,今年1到5月,中國共發生各類事故三十六萬六千一百五十九件,因故造成的死亡人數達五萬兩千七百一十九人;其中工礦商貿企業共發生傷亡事故五千一百六十四起,死亡五千六百九十三人。
報導引述中國人民大學社會系教授李路路、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系教授呂斌等學者的看法表示,近年來城市化水準大幅提升的中國,由於應變機制與基礎設施不足,正進入一個風險、甚至高風險的社會。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風險具有人為特徵,很多城市安全事故的出現與人的活動密切相關,例如去年底重慶開縣發生井噴事故,許多民眾不是緊急向外跑,而是站在現場看熱鬧,等到感覺不舒服時,想跑已經跑不動了。這個建在村莊週邊的氣井,就沒有制訂事故時如何因應、如何組織群眾撤離的預案。
大陸學者認為,要解決這些社會公共安全問題,中國政府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首先必須建構覆蓋面廣闊的社會安全網,並加強危機應對的立法 (例如食品安全與環境安全問題),以及提高政府的危機管理主觀願望與客觀能力,並且建立各部門聯動、資訊與資源共用,重視專業知識在控制危機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