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台灣發展生技產業 可先從醫療器材業著手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十八日電)生醫生技產業被視為資訊電子業的接棒產業之一,預估未來每年全球市場規模可達千億美元以上,包含新加坡、韓國等均投入重金發展生技產業,台灣也將生技產業列為「兩兆雙星」明星產業,由於新藥開發歷時長久,專家認為結合優秀的製造能力,台灣可從醫療器材市場著手切入。

所謂的生技產業是指運用基因重組、細胞融合、發酵工程等生命科學方法,進行研發或製造產品的產業,涵蓋醫學、農業、食品、工業及環保等領域。而經濟部推動的生技產業則區分為新興生技、製藥及醫療器材 3大領域。

根據經濟部的調查統計,2003年台灣的生技產業營業額約為新台幣1316億元,有超過千家以上廠商投入 3大生技領域,其中新興生技類廠商的營業額為 296億元、製藥領域為614億元、醫療器材類為406億元,不過,其中以醫療器材類成長 28%最高,其他依次為新興生技與製藥分別成長18%、13%。

2003年度營業額高達249億美元,全球第4大的製藥集團瑞士商諾華 (Novarits AG)集團台灣分公司總裁司迪凡(Stefan Ziegier)表示,生物醫藥研究要有成果有賴長期努力,「平均要 7至10年才會有創新產品出現」,而這還必須是在人才充沛、法令與政府政策配合的情況下,才會有的成果。

司迪凡指出,雖然台灣政府極力推動生技產業發展,但目前在法令配套不足及健保給付配額等制度問題,將會影響跨國大型生技集團來台擴大投資的意願,他認為以台灣的人口規模及人才,發展生技產業仍有機會,「長時間的努力是必要的」。

與新興生技及製藥產業需要長時間、知識密集及資本密集相較,醫療器材產業成了台灣可以快速切入國際市場的機動部隊。

財團法人製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醫療器材組組長劉豊志指出,根據美國研發機構Battle的預測,醫療器材業為21世紀10大產業的首位,受全民健保及老年人口的增加影響,未來市場潛力與成長空間不可小覷。

劉豊志表示,新興生技與製藥領域不同的是,醫療器材產業至今尚未出現全球性的大集團,且進入的技術門檻較低,台灣挾優秀的資訊、電子製造業,極有機會在短時間內搶佔國際市場。

由於醫療器材具有高附加價值、不易受景氣影響等特性,台灣近來有不少產業試圖跨入醫療器材產業,包含大同公司、南亞公司、冠亞公司、中鋼公司及國營的漢翔公司等,紛紛投入包含臨床的生理監視器、低週波治療器、專業病床、骨科器材、醫療鋼材及輕型化輪椅輔具等醫療器材研發。

經濟部生物技術與醫藥工業發展推動小組主任陳啟祥表示,台灣的生技產業要發展,國際化是必要的,腳步也必須加快,但因新興生技與製藥領域成果必須長期研究才有成果,短期內希望能以製造業優勢搶攻國際醫療器材市場,中長期再以新興生技與新藥獲取更高附加價值,以利產業永續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