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華人後代異族通婚率高
【大紀元7月13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毅然墨爾本報導) 最新的人口研究報告顯示澳大利亞正在成為種族融合的大熔爐。異族通婚率在華人後代中變得越來越普遍。
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澳大利亞華人移民第二代、第三代與異族通婚的比率出乎人們的預料。在對最近一次澳大利亞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進行分析和研究之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人口研究中心負責人、高級研究員邱少燕博士撰寫了一本名為《澳大利亞異族通婚》的報告。這份報告指出,一般來講,移民定居澳大利亞代數越多,與其他民族融和、結婚的比例就越高。她以華人社區為例介紹說:“第一代華人移民,只有10%到20%與異族人士結合。然而,到了第二代,這個比例有了急劇的增加。第二代華人移民的異族通婚率達到40%到50%。”
*第二第三代華人多與外族通婚*
邱少燕介紹說,就第二代華人而言,他們的異族通婚率排在各個民族人士的中間。據介紹,歐洲的一些民族,例如克羅地亞或是塞爾維亞的第二代移民在澳大利亞與其他民族的通婚率高達60%,而越南裔移民社區,與其他族群通婚的比例幾乎為零。
邱少燕博士說讓她感到更為驚奇的是,定居澳大利亞第三代或是更多代的華人,他們與其他民族的通婚率與歐裔旗鼓相當。她說:“我們發現對於第三代的澳大利亞華人來說,超過80%的人選擇異族通婚的道路。這實際上比例已經很高了。這與歐裔人士的異族通婚率不相上下。”
邱少燕認為三代或是以上的移民之所以敢於選擇其他民族的人士作為配偶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她指出:“在澳大利亞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很多。如果他們的家長出生在澳大利亞,他們的家長和他們這一代都是在澳大利亞成長起來的。他們和其他民族的孩子一起上學,他們的大多數朋友也是外族人士。這樣,他們就選擇其他民族的人士作為配偶。”
*婚姻融合比例高於美國*
據介紹,澳大利亞這一婚姻融合比例要高於被人們稱為“移民大熔爐”的美國。不僅如此,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高級研究員邱少燕博士還發現,異族通婚生下的後代對澳大利亞的人有著更強的認同感。他們經常用澳大利亞人來形容自己。她說:“我們發現隨著移民澳大利亞代數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把自己認定為是澳大利亞人。特別是異族通婚家庭裡的子女,當他們的家長有著不同的民族背景,數據顯示這些混血兒更認為自己是澳大利亞人。”
數據也同時顯示,語言保留能力也隨著移民在澳大利亞定居的代數的增長而逐漸消失。人口學家邱少燕博士說:“語言保持能力與民族認同感隨著時間的變遷,逐漸地被淡化了。這不令人感到奇怪。第三代移民雖然還有保留著民族認同感,但是他們的民族語言的表達能力幾乎是沒有了。第三代以後的年輕人有著更為廣泛的與不同種族人士接觸的空間。”
這個研究似乎顯示著澳大利亞並沒有象澳大利亞反亞反移民的右翼政黨-一個國家黨前黨魁漢森所形容的那樣,澳大利亞正在被外來移民分割成一個一個小國家。
*中文成第四大語言*
這項研究也同時得到了學界的讚揚。Monash大學人口及城市研究中心的鮑博貝利爾博士指出,這些研究結果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過,他對澳大利亞部份亞洲移民和穆斯林移民是否會選擇異族通婚的道路並不樂觀。
與此同時,在澳大利亞的鄰國新西蘭,最新統計顯示普通話和廣東話已經成為新西蘭的第四大語言,僅排在英語,土著毛利語和薩摩亞語之後。據介紹,目前講廣東話的新西蘭人口為3萬7千多人,另有超過2萬6千多人講普通話。而後則是法語和德語。據介紹這主要是由於近來新西蘭政府不斷吸收來自香港、台灣和中國大陸移民而使當地的華裔人口人數不斷增長的結果。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