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事已過 都變成新的了—─追念楊小凱教授
【大紀元7月12日訊】七月七號早上,我接到一通電話:我的博士論文指導老師,在經濟學界備受敬重的楊小凱教授,已經離開人世了。
十年前,當我第一次見到楊小凱教授的時候,他已經是個傳奇人物。在文化大革命時,他還只是個高中生,因為寫了一篇「中國向何處去」的文章,被毛澤東、康生親自點名批判,判刑十年。十年刑滿後,他根據在牢中自修的經濟學與數學 — 當時中國最好的經濟學與數學老師可能也只有到牢裡去找 — 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研究所。兩年後,他在鄒至莊教授的幫助下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並完成博士學位。
到了澳洲Monash大學任教後,楊小凱教授展開另一段傳奇。他與黃有光教授合作發展的「超邊際分析方法」(infra-marginal analysis),透過嚴謹的數理模型,結合當代的交易成本理論與亞當•斯密的分工理論,從中推導出一連串令人印象深刻的、關於經濟發展與制度演進的深刻意涵。他在建構分工與專業化理論上的重大貢獻,引起經濟學界的高度重視,也成為華人經濟學家中赫赫有名的人物。
十年前,楊小凱教授應邀來台大經濟系客座。當時我還只是個不知道自己的「論文向何處去」的研究生,大膽去敲他研究室的門,說了一個相當不成熟的研究構想,他就找了一筆經費,讓我到澳洲做了兩年研究,完成我的論文。到了澳洲之後,我才發現像我這樣,受到他幫助的學生,每年都有好幾個。
楊小凱教授是一個能夠啟發別人思想、用具體行動幫助別人的人,即使他已盛名遠播,在我認識他的這十年,從未見過他在與學生的對話中訴諸權威。事實上,他的學生們不只能與他自由討論,甚至還會經常與他爭辯。他不只能夠容忍我們這些學生的不成熟想法,更能夠從這些討論中,激勵我們這些學術新鮮人的研究熱情。隨著年歲漸長,我才認識到擁有這樣的人格,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楊小凱教授的智力與洞察事情的能力令人驚嘆,但更令人驚嘆的,是他這一生所表現出來的毅力,以及對於真理鍥而不捨的追求。十年的牢獄之災沒有打倒他,反而造就了一位傑出的經濟學家;主流經濟學界的懷疑沒有打垮他,反而激勵他做出更多、更重要的研究貢獻;癌症病魔的折磨沒有讓他消沈不振,反而促使他在生命末期,在基督教信仰中找到了生命的歸依。
兩年前我回到澳洲,在離楊老師家不遠的美麗山區公園,陪他走了好長一段路。當時楊老師剛完成一個療程,精神和體力都很好。在這一段散步之中,楊老師提到了許多他一直關心的議題,不同的是,他的信仰讓他產生了新的視野。他不只關心中國的政治經濟制度如何改善的問題,他更關心人心要如何變得良善,才能使這些制度成為可能。我還記得當我們站在一座橋上的時候,他提到了他所喜歡的海耶克理論:自由市場的優勢就在於提供發現與創造知識的強烈誘因。但是他也表達了他的憂慮:在缺乏道德的約束下,快速的發明與創造也可能導向複製人與核子武器這樣的自我毀滅結果。
楊老師最後所收的入室弟子之一,曲祉寧博士在發給我們的電子郵件中說:「小凱臨走時非常平安。他的妻子、家人,以及一些教會的朋友都在小凱身旁,小凱面容寧靜而安詳的走向天國的懷抱,絲毫沒有痛苦,也不覺得寂寞。小凱要大家不要因為他的離開而感到悲傷。小凱說大家都是好人,最終大家都會在更美好的天國見面。而他現在也終於可以脫離癌症的煎熬,愉快的在天國遨遊。因此,希望大家能祝福他,而不是為他感到悲傷。」
或許這是對楊小凱教授最好的描述:到了此生的最後,他仍然充滿樂觀與信心,而且還始終不忘激勵我們這些生者。他走過年輕的熱情,也經歷了黑暗的壓迫;他通過求知的錘鍊,也得到了發現與分享知識的成就與喜悅;而他最後終於在美好與單純的信仰中得到休息。他這一生毫不懼怕的面對獨裁者的審判,面對主流經濟學的質疑,而他到最後也毫不憂慮的將自己交付到神的手裡。聖經裡有句話:「因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當他離開的時候,我相信他在另一個地方醒來;而不再受到病魔煎熬的他,此刻正在天堂的某處小徑上,繼續他的沈思與漫遊。
再見,小凱。
(編者按:楊小凱教授於五十五歲春秋鼎盛之年辭世。他生前開啟了現代經濟學研究分工理論之門,被認為是華人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最有希望的人選。作者劉孟奇是其早年入門弟子,深受倚重。)(//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