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環球好評

蘇曉康:見證人

——序王友琴《文革受難者》

【大紀元7月1日訊】六年前我撰文提到王友琴,說她一個人每年假期自費回北京去,一家一戶的調查1966年學生打老師,用微弱的聲音揪住整個民族,“很多人大概心裏很恨她”。王友琴的一個朋友偶然讀到我寫的這句話,就去對王友琴說:“他幹嘛要這麽寫?不寫還好,這麽一寫反倒提醒人家了……”。後來聽了王友琴的轉述,我暗暗一驚,仿佛感覺到那陰影的更深一層。

八十年代末,我在北京製作一部關於文革的紀錄片時,就有一位大學教授當面拒絕我採訪他的受難者妻子,和盤托出他的恐懼:“當年打她的學生裏頭,有人今天已經坐在很高的位子上,我們怎麽還敢說話?請你不要再給我們找麻煩,讓我們安度餘年好不好?”當時,我只看他妻子的一個背影,是坐在輪椅上。

這個受難者的線索,是我在王友琴的母校師大女附中採訪卞仲耘慘案,追尋到對面的郵電醫院時偶然發現的——文革初期附近中學的紅衛兵打死打昏了老師都送到這家醫院,那裏的醫生護士對我順便提起,說有一次紅衛兵用三輪車推來一個女教師,竟然問:“是不是每一具屍體賣八百塊錢?”醫生發現那老師還沒斷氣,才救了下來。那次追蹤採訪未得,但這個“賣屍體”的細節卻一直深嵌在我記憶裏,來到海外,見王友琴正在遍尋中學受難教師,便對她說“你們女附中有個女老師還被當作屍體去賣呢”,未料她卻糾正於我:這位女老師叫韓九芳,不是她們師大女附中的,而是附近男八中的副校長和化學老師,她活是活了下來,脊背上被紅衛兵軍用皮帶的銅頭戳了兩個大洞,終生再也站不起來。

與記憶相關的一切文革細節大量流失著。王友琴不顧一切地尋訪、保存它們。她是受難者的一個活資料庫。她一個人抗拒著數億人的遺忘。記得我採訪時讓女附中的人指認卞仲耘被毒打致死的地方,站在那裏想象曾發生過的舉世罕見的“少女希特勒現場”(因爲最接近的一個類比是納粹組織“少年希特勒”,Hitler Youth,最初女孩子是分開的,叫“德國女青年團”,後合併),而我卻缺乏另一種想象力,即:卞仲耘校長身後,將有一個女學生要站出來爲她討公道。

高一(三)班的王友琴,就是在那個血腥現場,先成爲一個目擊者,以後再變成一個見證者,多少年後,她在芝加哥大學對前來採訪她的記者談到她“心底的召喚”。《國家評論》雜誌(National Review)的傑伊·諾德林格(Jay Nordlinger)如此描寫王友琴:“文革中她讀到《安娜·弗蘭克的日記》(The Diary of Anne Frank),這本書啓示她去記錄那嚴禁披露卻日復一日發生著的暴行,她像安娜一樣跟一本日記秘密交流心迹,也把那本日記叫‘Kitty’,跟安娜不同的是,她剛剛寫下不久就必須銷毀,那時候有人僅僅因爲日記就被打死。”

無疑,諾德林格是在一種西方的歷史和經驗範圍之內解讀王友琴,雖然,對暴行的見證應是普世性的,但他在中國與中文範圍內還只能看到一個王友琴,因此他在另一篇關於索爾仁尼琴的報道中再次提到她:“……索爾仁尼琴既是奇人也是凡人,但我想告訴你們另一個奇人,而且是一個女人,王友琴,芝加哥大學的中文講師,但那只是她白天的工作。她獻身于見證文革受難者……她上北大時讀到索爾仁尼琴,那時全中國只有幾本《古拉格群島》,她讀得徹夜難眠,由此找到了此生的志業:她向受難者承諾,一定要讓歷史記住他們。我仿佛看到,她身後站著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兩位見證人:安娜·佛蘭克和索爾仁尼琴。”

然而,在中國的歷史和經驗範圍內,王友琴的出現難道不是更符合常情嗎?她的內驅力可以簡單地歸爲一個學生在爲她的老師討還公道。王友琴首先是一個優秀的學生,1979年全中國的高考狀元,但她的優秀不止於此,她把所有死難于文革的教師視爲同類,可以聽到他們的哀鳴而無法平靜地生活,她自己就是一對教師夫婦的長女,也許因此而使得她賦有另一種“心底的召喚”,即她自己曾描述的“牛雞之間”的那種強烈感受:牛會哀傷同類而雞卻不會。在這個意義上,王友琴不僅是毛澤東“文化大革命”的第一顛覆者,也是從最傳統、古典的中國立場來否定那個革命,討回師道尊嚴,而這幾乎就是中國文明的一個根基。

王友琴與沈默大衆的對話,是她作爲一個見證人在當下中國人文環境中的特殊遭遇,是一個應由旁人來見證的課題。我們的尷尬,不僅是見證人極罕見,而且也不能見證見證人。王友琴所面對的沈默是恐怖的,而她的杯水車薪的努力則是精衛填海式的。文革禁忌,由於體制性封塵遺忘,而年深日久地成了人們心底不自覺的趨避、棄絕,加上“偉大領袖”曾挾持整個人民成了“同謀”,因此這場浩劫從未停止過,它只是暫停在一種集體性遺忘上:抛棄受難者。王友琴經年累月置身於壓抑下的傾訴、風乾了的血淚、恐懼中的拒絕、無助裏的無助……她的見證,與其說需要的是勇氣,毋寧說是堅韌。自不必說,她尋訪出來的七百個受難者,從線索、姓名、時間地點直達情節主體,皆引領她反復經歷心靈的煉獄;她與受難者親屬以及知情人之間勸導、寬慰乃至逼迫、拒絕而使雙方付出的心理代價,在在珍貴無比,將是中國個人精神文化史的重要一頁;即使在社會學意義上,個體與龐大體制性謊言的對峙,受難者被主流話語封殺而借由見證人發出聲音以抗拒淹沒,勢單力薄的見證人身陷周遭冷遇卻又吸引同樣稀缺的“歷史義工”,等等,王友琴都是開先河的一例。她最具原創性的《學生打老師:1966年的革命》,如何在中國開啓了受難者見證歷史,又如何被流傳、被抄襲、被曲解,這個過程至今也未被梳理。甚至王友琴的見證,在成書之前只能放上電腦網路,其實只反映了受難者仍被歧視,而這座“網上文革博物館”依舊被中國當局封鎖。

第一個倡言“文革博物館”的人是巴金,老人已行將就木。巴金的這個夙願,幾乎就是八十年代的一個象徵,是無數人對政治清明的一種憧憬,並無幾人懷疑它的可行性。經過“六四”大開殺戒,人們回頭去看,覺得整個八十年代未免天真。但巴金的倡議,已然有了見證的含義,老人並不天真,他領教過“孩子們一夜之間都變成了狼”,他呼籲見證。我們幸虧有巴金,也幸虧在他之後來了一個王友琴。

(蘇曉康,六四流亡者,《民主中國》編輯,作家。)

————————————-

附錄:

開放雜誌出版社啓事

《文革受難者》徵求郵購

資深的文革研究者、芝加哥大學王友琴博士新著

《文革受難者──關於迫害、監禁與殺戮的尋訪實錄》

已由開放雜誌出版社於五月二十日在香港出版發行。

著名歷史學家余英時教授、哈佛大學中國現代史專家麥克法誇爾教授和中國作家蘇曉康爲此書作序,高度評價這本文革研究專著的史料價值,記錄迄今被「體制性封塵」的殘酷暴行,描述數百名受難者的命運,爲文革浩劫作出驚人的見證。

《文革受難者》 收集六百六十餘名死難者在文革中遭遇的迫害和死難經過,大部分是不知名的不被記載的小人物,作者對這些受難者寄予深切的人道關懷,開啓中國現代史研究新的一頁。

《文革受難者》全書50萬字,共572頁,初版定價 110港元(15美元)。

歡迎郵購,每冊定價 15美元,另加郵費﹕(以每冊計)

美歐、澳紐、日本地區空郵 郵費15美元,合計30美元

東南亞地區空郵 郵費11美元,合計26美元

東南亞地區平郵 郵費 8 美元,合計23美元

郵購者可以用支票或匯票購買

支票或匯票擡頭請寫CELELUCK CO., LTD.

郵寄支票請寄:Rm 603, Opulent Bldg., 402 Hennessy Rd., Wan Chai Hong Kong

郵購者若用信用卡購買,請填寫下列表格傳真至本社:(852) 2891 5591

訂購數量: ╱冊 信用卡銀行:信用卡號碼: VISA (16位編號)

MASTER(16位編號)

金額: USD$ HKD$ 信用卡到期日:

姓名: (中) (英)Mr./Ms.

地址:

電話:

傳真:

開放雜誌出版社電話:(852)2893 9147;(852) 2893 9197

──轉自《新世紀》(//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