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孟雯台北五日電)中華投信、光華投信、建弘投信及國際投信號稱 台灣四大投信業老天王,如今市場開放競爭,中華與光華投信都變身外資投信,建弘投信也被第一金控收編為子公司,就剩下國際投信,因為大股東爭搶,價格擺不平,使得國際投信購併案紛紛擾擾,過程曲折。
國際投信進入市場相當早,雖然是四大老投信之一,但因新秀不斷竄起,目前資產管理規模約新台幣1300億元,在投信業中排名第五。
最近幾年開放外資投資台灣,許多外商相中台灣資產管理市場,除了新設之外,不具財團色彩的老投信,便成了外資購併標的,因此,這幾年陸續有多家投信被外資購併,成了外商投信,其中中華與光華投信,分別成了荷銀投信及匯豐中華投信。
建弘投信也在金控時代潮流之下,被第一金控相中納編為子公司。四家老投信這幾年分別易主,就剩下國際投信。
國際投信的招親案雖然至今尚未定案,但過程精采的程度不下於任何一件銀行的招親購併案。
國際投信主要大股東為國民黨中央投資公司,富邦蔡家與中國國際商銀、世華銀行、台灣銀行、中信局與農民銀行等公營行庫。
國際投信的經營向來是由中銀指派董事長,中央投資公司指派總經理,兩家大股東共治國際投信,其他大股東鮮少過問國際投信的經營事宜,這是國際投信大股東之間行之有年的默契,所以國際投信的董事長向來是由中銀退休的董事長或總經理擔任,目前的董事長陳季筑,曾是中銀副總經理。
但是中銀被納入兆豐金控,加上國民黨黨產信託,國際投信的兩大股東,經營權發生重大變化,也對國際投信產生衝擊。
隨著中銀加入兆豐金,兆豐金便意圖收編國際投信,兆豐金總經理林宗勇與國際投信幾個大股東談過之後,決定用每股52元收購股權,但這個價錢只針對少數大股東,包括公營行庫及中央投資公司。
這個價格雖然獲得少數股東認同,但是兆豐金以為只要收購到這些股東的股權,兆豐金對國際投信持股已經過半,因此,對國際投信員工以及富邦蔡家等,這些少數不具影響性的股權,開出每股47元的收購價格,此舉引發富邦蔡家反彈,決定以反收購的方式抵制。
富邦蔡家以對國際投信經營權表達濃厚興趣為由,對其他大股東,甚至包括中銀在內,開出每股54元的高價收購。
富邦蔡家發出的收購意向書,對中央投資公司及公營行庫等大股東造成混淆,也延宕兆豐金對國際投信的收購計畫。
今年第一季,國際投信的金雞母之一在美國股市掛牌的台灣基金 (ROC FUND) 正式解約,由於ROC FUND一年為國際投信創造數千萬元收益,兆豐金在ROC FUND解約之後,又調降國際投信的收購價格,每股只剩下40元。
這個價格讓許多法人大股東無法滿意,因此,董事會決議,聘請專業財務顧問精算國際投信的真正價值,提出一個合理價格供買賣雙方參考,以昭公信。
但是數月來,國際投信並沒有確定聘用任何財務顧問.富邦蔡家也明確表達已經退出國際投信的搶親行列,現在富邦蔡家對於國際投信股權的處理方式,就是原則出售,價格至上,換言之,誰出高價,就賣給誰。
不料就在兆豐金遲遲沒有確定國際投信的收購計畫之下,台新金控以強烈的企圖心,積極在各大股東之間進行遊說,對國際投信展開搶親行動。
據知悉這項購併案的投信業高層人士透露,台新金雖然並不是國際投信的股東,但台新金對國際投信其實已經「哈」很久了,台新金乘虛而入,並開出高價收購條件,很得其他大股東的歡心。
雖然兆豐金身為國際投信的大股東,又曾經與幾個大股東簽過收購股權意向書,具有優先承購權,但是在價格至上之下,除非兆豐金願意一股多花10元,與台新金力拼到底,否則台新金很有機會以一股50元,買下股本6億元,資產規模1300億元的國際投信。
未來,國際投信不論是被半路殺出的程咬金-台新金搶親成功,或讓原始大股東兆豐金納編,至此,台灣四家老投信都將各有歸屬,經營權全部改頭換面,在競爭激烈的資產管理市場一較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