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6日訊】象上個世紀許多快速增長的經濟體一樣,在中國過去二十多年的高速經濟增長中,不斷擴大的對外貿易功不可沒。二十六年來,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均增長率約為百分之九,但是同期外貿出口的年均增長率卻高達百分之十六。在兩個聯系緊密的經濟變量之間,如果一個變量的增長或下降的速度明顯地高於另一個變量,人們通常將前一個變量看作是後一個變量的重要原因。從經濟學理論上看,外貿對整體經濟的帶動作用也十分明顯。它不僅幫助發展中國家擴大就業機會、賺取外匯從而引進先進技術裝備,同時也是發展中國家在與發達國家的貿易往來中學習市場經營理念的一個重要途徑。更為重要的是,不僅直接從事出口的企業受益於國際貿易,其他的國內企業也可以通過與這些貿易企業的交往在技術、管理、人員交流等方面得到實惠。
正是由於外貿出口對經濟增長的這種作用,所以中國外貿高速增長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因為它直接關系到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和可持續性。在許多分析家眼中,中國的出口貿易的兩個弊端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日益突出。
一是中國出口產品的國內附加值不斷下降。根據國內學者對中國出口產品結構的分析,中國的出口增長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來自加工貿易增長。近年來,這個比例甚至還有不斷提高的趨勢。這主要是由於執行出口退稅政策過程中許多問題,使得許多原來使用國內原材料的出口生產廠家逐漸轉向從國外進口原材料。從而利用對進口原材料的保稅政策,降低生產成本。由於這個趨勢,中國加工貿易產品的國內附加值的比重不斷降低。據統計,中國目前加工貿易的國產化率大約只有百分之四十左右。這使得淨出口對就業和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嚴重縮水,同時也妨礙了中國利用加工貿易來促進國內產業結構升級。
中國出口貿易的另一個弊端是對環境資源的忽視。中國出口收入中的相當一部分來自于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掠奪性開采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這一問題在今年中國和歐盟關於中國焦炭出口的爭執中表露無遺。今年以來,由於國內經濟增長迅速,對能源、電力的需求十分緊張。因此中國政府被迫對高耗能的焦炭產品的對外出口進行限制。一方面推出焦炭出口許可証制度,將焦炭出口配額從減少了四分之一;另一方面,對出口的焦炭及半焦炭、煉焦煤,一律停止增值稅出口退稅。這些措施嚴重影響了中國向歐盟的焦炭出口,從而引起歐盟一些鋼鐵企業的強烈不滿。也引發了中國和歐盟的貿易爭執。歐盟聲稱如果中國不取消焦炭出口限制,將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訴訟,並進行報複。通過緊張的談判,中國保証對歐洲的焦炭出口將維持上年水平。
其實,這場爭執背後的意義遠大於焦炭出口本身。焦炭是工業生產不可缺少的原料,但是焦炭生產的本身不僅能耗高,而且對周圍的環境污染十分嚴重。正因為如此,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都由於環境保護的原因關閉一大批焦化廠,使得它們的焦炭生產能力嚴重不足。與此同時,中國卻迅速發展成為世界上第一大焦炭生產國與出口國,產量占世界生產總量的百分之四十五,出口量占世界貿易量的百分之六十。然而中國焦炭第一大國的地位卻是以消耗不可再生資源、犧牲環境為沈重代價的。
出口產品的國內附加值下降和過多出口那些在生產過程中高耗能、高污染的產品,這兩大弊端不僅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可持續性帶來負面影響,也對中國總體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質量帶來負面影響。中國已經積累了相當可觀的外匯儲備,應該說,現在已經具備解決這些問題的條件了。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