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養兒童如何成長﹖ 心理學家解析
【大紀元6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清芳奧斯汀報道)孩子的成長有几個不同的階段,每一個階段中孩子的心理特點也不同。如果孩子是領養的,家長需要面對更多的棘手問題﹐比如怎樣向孩子講清楚﹔孩子在什麼時候開始建立心理承受力和理解能力﹔如何處理好生父母﹑養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如何幫助孩子面對生活環境等等。
針對這些問題﹐6月21日奧斯汀心理學家Lisa Lasater博士在維斯特歐爾山教會(Westover Hill Church)就領養孩子的心理世界和成長做了兩個小時的報告。
孩子沒有怨恨
Lasater博士在報告中播放了她采訪的不同年齡的孩子談論領養的錄影帶。9歲到11歲領養的孩子講述他們的心理世界。當被問及如何理解“領養”的意思時,一個墨西哥裔的孩子說道,“我的真正的媽媽沒法養我,她已經有几個孩子要養……她沒有錢。”鏡頭前的孩子努力表現的輕松,但是淚水已經涌上了他的眼眶。
但是孩子們並沒有因被領養而產生怨恨﹐當一個孩子被告知要和他的生父母相見時,孩子顯得很激動,對他的養父母說,“我不知該怎么辦,好緊張,我見到他們(生父母)一定會哭的。”大人以為孩子會因為傷心委屈而哭,孩子卻說,“見到他們(生父母),我會因為高興而哭。”
幼小的心靈面對的困境
領養的孩子在他的群體中,同伴時常會問,“你為什么是領養來的?怎么領養的?”“你是象我一樣是生出來的嗎?” “他們(大人)要你嗎?”“你現在還是領養的嗎?”“你太酷了!我也要象你一樣做個領養的。”有些不明世理的大人也纏著孩子問個不停,而且往往得不到明晰的回答誓不罷休,孩子經常被這些問題糾纏,很煩惱,覺得人們都不明白什么是領養。
有些領養的孩子經歷同伴的嘲弄。因為人們有一种觀念認為領養通常是由于虐待造成的。這些孩子被說成是被(生父母)丟在門口,扔出來不要的,或者是生父母很坏。而這些觀念從媒體和電視中得以加強,比如當今很紅的電影《Harry Potter》的主人公Harry Potter就是被丟在門口,后來由他的叔叔養的。
面對這個問題,有的孩子的養父母主動到孩子的日托所給孩子的班級講解什么是領養,以期為孩子打開困境。Lasater博士認為這麼做是有效果,但必須是在尊重孩子的隱私和自尊的前題下。
何時告訴孩子是領養來的事實
關於孩子在什么年齡能夠明白和接受領養的事實,Lasater博士認為如果孩子問及此事時,就說明孩子已經可以理解和承受事實,13歲左右可能是一個适當的時候,因為從儿童的發展階段來看,這個年齡是可以明白什么是領養。如果孩子問到了,大人要做到誠實,不然孩子一旦知道大人在撒謊,欺騙他,孩子會更非常難過。
有的听眾持另一种意見,認為孩子很難在心理不成熟的成長階段面對這個事實,所以沒有必要把領養一事早早告訴孩子,這樣孩子不會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不會經歷那些不愉快和嘲弄。這在上一代人中很常見,有些人直到三十歲才了解到領養的身世,而且覺得沒什么影響。
不過如果是跨种族的領養,那么就無法回避這個問題了,所以也是因具體情形而定。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