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由來
許(xu3)氏有兩種來源:
1、出自姜姓,以國為氏,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許氏與齊氏同祖,為上古四岳伯夷之後。「四岳」(堯舜時四方部落首領)是由姜姓發展出來的四支胞族,他們和姬姓部落結成聯盟,跟「子姓」商族平行發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為主的盟軍打敗了商紂王,建立了姬姓國–西周。西周初年,周武王把炎帝裔孫伯夷的後代姜文叔封在許由曾居住過的許(今河南許昌東)建立許國,稱為許文叔。春秋時,許國成為楚國的附庸,並為鄭、楚等國所逼,公元前533年遷都葉,公元前524年遷都白羽 (今河南西峽縣 ),公元前524年遷容城 (今河南魯山縣 )。戰國初期被楚所滅。許國亡國後,子孫以國為氏,稱許氏,史稱許姓正宗。
2、傳說堯帝時許由的後代也稱許氏。許由相傳是堯舜時期的高士賢人,居住在箕山。他死後被葬在箕山,後人稱為許由山。四千多年前活動於穎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當年許國之地。
姓氏分佈
許氏的發源地在今河南省許昌東。春秋戰國時期,許國為鄭、楚等國所逼,曾多次在今河南及安徽北部一帶遷都。許國被楚滅後,除部份遷居今湖北荊山及湖南芷江等地外,多數許姓就地繁衍或北上遷徙。許姓北上最初遷徙之地是冀州高陽(今河北高陽),後有許氏復遷回河南寶豐等地。
秦漢之際許姓已遍佈今河南、河北兩省的大部份地區。此後,北方許姓主要分佈於今河南、河北、安徽、陝西、山西等廣大地區。許姓南遷始於魏晉南北朝之時。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有河南許姓將佐隨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戶。唐僖宗時,侍御史許愛鎮守漳州招安,後入晉江石龜。唐代以後,許姓已大舉南遷繁衍於今江蘇、浙江、湖北、福建、廣東等省地。宋末元初,許氏有一支徙居廣東。明代,福建人許沖懷、許申移居台灣,此後許氏又多次向台灣遷徙,進而又有移居海外者。遷至湖南、廣東、廣西、福建的許氏,有的融入侗、壯、布依、土家等少數民族。
姓氏名人
許由:字武仲,陽城槐裡人,堯帝時的一位高士。堯老時,想把天下禪讓給他,他不肯接受,跑到箕山腳下去種地;堯又請他出任九州長,他就跑到穎水邊去洗耳朵,認為堯說的話污了他的耳朵。
許行:戰國時期思想家,楚國人,農家代表人物。他主張人人必須勞動,即使國君也不例外,反映了古代社會中農民的一種理想。跟隨許行學習的90多個學生都穿著粗衣,靠打草鞋、織席子以維持生活。
許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他博覽經籍,時人稱之「五經無雙許叔重」。他所著的《說文解字》對漢字的詞義、通假分部別類,極為精密,集古今經學和訓詁的大成,是後代研究文字及編輯字書最重要的根據。
許劭:三國魏大名士。好評論人物,每月更換一名,時稱汝南「月旦評」。曾評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句話幾乎稱為曹操一生的定論,「一代奸雄」也成了曹操的代名詞。
許敬宗:唐初為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助武後逐褚遂良,逼殺長孫無忌、上官儀等。
許渾:唐代詩人。其詩作中有「山雨慾來風滿樓」之句為世人傳唱。
許道寧:宋代畫家,以擅寫林木、平遠、野水三景聞名。張士遜曾贈詩有「李成謝世范寬死,惟有長安許道寧」之句,以讚其作。
許衡:元朝理學家。元世祖即位後,與劉秉忠等定朝儀官制,為元統治者策劃「立國規模」。與劉因、吳澄並稱為元朝三大理學家。
許景澄:字竹筠,浙江嘉興人。清朝同治時進士,授編修。光緒年間出使日、俄、法、德、義、奧等國,庚子時官至吏部侍郎。後因詆斥義和團,觸怒慈禧太后,被殺,後得昭雪,追諡文肅。著有《外國師船圖表》等書。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