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台北報導〕政府高層官員昨日透露,中國最近點名奇美電子董事長許文龍的事件,背後頗有文章並不單純,極可能是面對台灣選後新局勢一系列動作的開端,其後續效應政府將審慎評估,並做必要因應準備。
高層相關官員表示,來自對岸的消息指出,在陳水扁總統五二○就職之後,中國當局曾就台灣情況又做了一次會商,針對究竟應該如何對付台灣?「懲罰」台灣要到何種程度,應該做到底,或是保留些許彈性?其內部正在辯論之中。
官員指出,台商之所以首當其衝,係因對岸一向認為「以商圍政」為最能掐住台灣咽喉的有效措施,預料接續恐怕還會有進一步的做法,至於台商之外是否會擴及其他範疇,不能排除,也不可掉以輕心。
高層表示,對岸的舉措相當部分是對台灣選舉結果與其預期不同的情緒反差,就如同有人要求驗票重選,有人找挺綠台商開刀,做法雖不同,但心理是相同的,即使在國內都需要歷經幾個月才逐漸平復,因此必須給對岸多一些時間去適應,接受民進黨執政的事實。
官員研判,許案的目的應在製造寒蟬效應,故不會是單一動作,以藉由為數不少在對岸經商者的壓力,使台灣政府在今後的政經政策上做出回應,包括承認一個中國,以及盡早實現三通。
不過官員私下低調指出,陳總統為了穩定兩岸關係,在五二○演說中已經做出最大的善意與讓步,「之後沒有空間可以再讓」,總統在選前向全民承諾當選後將制憲以畢其功於一役,現在已經同意按照目前中華民國憲法規定的程序來進行憲改,這已是最後底線。
知情官員認為,總統在主動展現誠意後,美日等國際社會近來採取了多項友好表示,包括力挺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並且一再呼籲中國掌握對話契機,這個大情勢的逆轉,使得我方在處理對岸問題時相對單純,不致腹背受敵,這是較選前有利之處。
官員提醒,中國在對台採取行動時,不論在實際利益與兩岸人民情感上,都是一刀兩刃,或許企圖達致其短期目的,卻嚴重背離其長期拉攏台灣的戰略目標,利弊得失很難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