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由來
鄭(zheng4)姓源出於姬姓。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姬靜封他的異母兄弟姬友於鄭(今陝西華縣以東)為三等諸侯國的國君,建立西周的最後一個諸侯國,國號「鄭」,姬友死後謚號為桓公,所以史稱鄭桓公。
周幽王時,鄭桓公任周朝司徒,掌管教化,他眼見周幽王寵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內憂外患交織,預感將要發生變亂,便向太史伯請教避禍的辦法。太史伯說,位於河南中部的虢、鄶兩國之間有河、洛、濟、穎四條河,交通方便,土地肥沃,是個非常安全的地方。鄭桓公依計而行,把家屬和重要財產安置在虢、鄶之間一個叫「京」的地方,史稱「虢鄶寄孥」。次年,西周王室發生了「犬戎之亂」,桓公為國捐軀,其子掘突襲位,是為鄭武公。
後來,鄭武公乘護送周平王東遷之機,先後滅虢、鄶,奪取其土地並在新鄭一帶建立了新的鄭國。鄭國於公元前375年為韓國所滅,前後立國共432年,歷十三世。其子孫播於京(今河南滎陽京襄城)、制(今滎陽西)、祭(今河南鄭州東)和陳(今河南淮陽)、宋(今河南商丘)之間,為紀念故國,以原國名為姓氏,就是鄭氏。
姓氏分佈
鄭氏最早的發源地在河南開封、周口、商丘交界一帶,即史載「陳宋之間」。在戰國時因為韓國所滅,便散遷到河南東部及山東、安徽等地間。秦時,19世孫鄭襲遷司州河南洛陽。27世孫鄭其舉族遷回開封滎陽(位於開封城東開封縣朱仙鎮古城村)。秦漢以後,鄭姓已遷入鄰近地區,主要以今山東、安徽、陝西、山西等境為其分佈的主要地區。其後29世孫鄭賓居山東高密。31世孫鄭眾之子安世遷居咸陽。因漢武帝令「強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孫南遷至浙江會稽山陰。鄭姓大舉南遷始於「永嘉之亂」之時。西晉永嘉二年,「中原板蕩,衣冠始入閩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為鄭姓。唐初,河南鄭氏又有隨陳政、陳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鄭氏隨王潮、王審之入閩。明清之際著名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先祖即是此次入閩的。
鄭氏播遷至海外,始於清朝,現分佈於泰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等國家。
鄭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滎陽,隴西,南安,淮陽,商丘,光州等。
姓氏名人
鄭旦:春秋晚期,吳、越時的巾幗人物。鄭旦和西施,經過訓練,送到吳國作內應,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滅吳。
鄭國:戰國時代的水利家,韓國人。出任關中史官,開鑿灌溉渠,稱為「鄭國渠」。
鄭玄,東漢學者,一生沉浸諸經,所注之經書有易、詩、書、禮、禮儀、論語、孝經、尚書大傳等,備受後人敬仰。
鄭虔:唐朝學者、畫家。詩詞、書法、畫俱佳,尤以山水畫見長,玄宗皇帝為之題字「鄭虔三絕」。
鄭光祖:元朝著名劇作家,他和關漢卿、馬致遠、白樸被譽為「元曲四大家」,有代表作《倩女幽魂》。
鄭和:明航海家,本姓馬,小字三寶,回族。明入宮為宦官,後從燕王起兵,有功,賜姓鄭,曾奉命率艦隊七下西洋,途經三十餘國,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和伊斯蘭聖地麥加。
鄭成功:明末名將,唐王賜姓朱名成功,授總統使、詔討大將軍,時人稱「國姓爺」。
鄭燮:號板橋,清朝書畫家、文學家。善畫蘭竹,體貌疏朗,秀麗蒼勁;亦工書法,所創「板橋體」獨具風格;詩文也寫得很好,號稱「三絕」,是「揚州八怪」之一。@(//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