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排隊報到 亞洲城市發燒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6月1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趙靜瑜╱專題報導

 隨著古典與流行音樂中間那一條界線越發模糊的同時,音樂劇在這幾年席捲了整個亞洲,除了目前正在香港上演的《MAMMAMIA!》,有日文與韓文版;正在上海演出的《真善美》也將在十月來台,明年最IN的《獅子王》極有可能在香港推出,再加上後年台灣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主辦的《歌劇魅影》,看得出融合時尚、音響與藝術的音樂劇就是一紙測試劑,代表只要有大都會潛力的城市,都可以接受音樂劇。

 音樂劇的產值,相當驚人,從牛耳藝術即將引進的音樂劇《貓》,總營業額可望超過一億元,之前台灣本地製作的台北愛樂合唱團《魔笛狂想》,可以巡迴北、中、南之外,還回鍋台北加演,可以管窺一二。曾經受過英國殖民地百年洗禮的香港,從《歌劇魅影》、《悲慘世界》一直到正在香港文化中心上演的《MAMMAMIA!》,幾乎檔檔都相當成功,分析起來香港是一個英文城市,再加上觀光發展交通便利,可以直接胃納鄰近如日本、韓國與台灣的觀光客。

 正在發展的上海與北京也正急起直追,但是北京的票房明顯就不及經貿腳步驚人的上海。起步比較慢的台灣,礙於場地的限制,觀眾腹地的狹小,幾乎只能靠「名牌」,從台灣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要做《歌劇魅影》的消息一傳出,藝術總監朱宗慶就有接不完的贊助電話,而且都是要求「獨家贊助」,也讓朱宗慶感受到台灣其實非常需要這種產值驚人的「文化創意產業」。

 其實台北的大都會潛值,可以花心思慢慢催生,總觀現在的台灣表演場地,台灣極需要一個大小適合的中型劇場,「城市舞台」不可諱言,的確比較接近百老匯的劇場演出型態,中山堂也有潛力,但因為是古蹟,動彈不得,對於裝台是一大打擊。

 在台灣表演團體包括台北愛樂合唱團、大風音樂劇場、果陀與綠光等紛紛投入本地音樂劇製作的同時,台灣的確需要一個音樂劇的長駐舞台,無論是引進國外製作或是本地製作,讓觀眾有機會養成欣賞音樂劇的品味與習慣。(//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王力宏王曙芳分獲流行和傳統類專輯製作人獎
康澤爾 揮灑電影生命力
在台唯一公開表演  奧大學舞蹈學院東吳演出
楊呈偉偕同多位百老匯巨星 七月登台獻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