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領養的中國孩子的尋根之旅
【大紀元6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鐘原﹑劉惠娟編譯報導)晶(Jing)只有18個月大時就被美國鳳凰城的漢密爾頓(Hamilton)夫婦領養﹐她一直想念她的親生母親。終於﹐當她十一歲時﹐漢密爾頓帶著晶和全家人一起來到中國﹐尋根問祖﹐期望能找到晶的母親。
漢密爾頓為這趟尋根之旅計劃了好幾年﹐當他從瓜地馬拉收養的兒子麥克長到四歲﹐可以長途旅行時﹐他們一家就和其他幾家也有收養中國孩子的家庭一道去了中國。他們攷察了許多地方﹐從萬里長城到孩子們曾經呆過的孤兒院。
孤兒院的老保姆張開了雙臂歡迎晶﹐把她輕輕的摟在懷裡﹐就象從前一樣。因為語言的障礙﹐她們只交談了幾句話﹐但可以感覺得到十多年前的感情紐帶依然存在。
晶很興奮﹐”她照看過幾百個孩子﹐但還記著我。我絕不會忘記她﹐只要我活著﹐我也不會忘記那個孤兒院。”
亞利桑那共和報(The Arizona Republic)5月27日的報導說﹐象晶這樣回到中國尋根訪祖的被收養的中國孩子越來越多。1992年﹐中國領養小孩政策放松﹐被美國人領養的小孩激增。根據”領養中國小孩的家庭”(Families With Children From China)組織的資料﹐1992年﹐美國領養的中國小孩只有206個﹐2003年的領養小孩增長到6,859個﹐十一年來的領養小孩總數達到40,336。
現在這些小孩已經長大﹐開始詢問一些難以回答的問題﹐比如﹐”我是誰﹖我從哪裡來﹖為什麼許多人看起來不像我﹖為什麼我被領養﹖”一些領養協調人鼓勵養父母認真考慮﹐一旦孩子們長大到足以欣賞﹑認同他們的文化和遺傳時﹐就安排一個尋根之旅。一個名叫孩子們的希望的國際組織(Children’s Hope International)認為10至12歲的孩子從尋根之旅獲益最多﹐回一趟中國可以幫助回答孩子們的許多問題。
領養家庭旅行社(Adoptive Family Travel)的貝可-派珮(Becca Piper)安排過從朝鮮﹑俄國﹑印度和幾個南美洲國家被收養的孩子們的尋根之旅﹐2002年她組織了第一次到中國的尋根之旅。”這是有益的健康的經歷﹐”派珮說﹐”這些孩子們看到自己跟別人沒什麼不同﹐他們集中注意在人們表現出來的熱情溫暖。我們希望孩子們為自己的遺傳而驕傲﹐絕不對出生地感到羞愧。”
現在漢密爾頓一家已經回到鳳凰城﹐他們談論著北京紫禁城的奇妙和鄉村的美景﹐但晶最珍視的是她和孤兒院保姆的見面﹐因為晶發現了屬於她的過去和的感情。
晶看著在中國拍攝的照片說﹐”我感覺我屬於那﹐每個人都與我一樣﹐不僅我們看起來很像﹐連眼睛﹑頭髮都很相象。在這兒我不像任何人, 但是﹐這也可以。”
但晶沒有找到她的生母。在參觀訪問城市和村莊的時候﹐晶凝視著那些老婦人的眼睛﹐期望能遇到那似曾相識的令人心動的眼神。儘管南京一家電視臺和報紙播放刊登了她的故事﹐晶仍然沒有生母的任何消息。
不過﹐晶不再擔懮媽媽了。”我認為她安全健康﹐我只是不想她流浪街頭。我想她現在很好﹐也許在某個農場。”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