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十三日電)為使過熱的經濟降溫,中國大陸 4月底將「宏觀調控」措施正式搬上檯面,實施一個多月以來,因強調「不搞一刀切」,台商在中國大陸主要投資的出口型產業目前為止並未受到重大影響,但經濟部官員提醒台商,宏觀調控措施是分階段性的,在後續措施未定前,「宜提高警覺」。
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年4月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要以「強有力的措施」為經濟降溫,正式將中國大陸「第五次宏觀調控」端上檯面,大陸官方隨後並宣佈全面停止審批鋼鐵、水泥、電解鋁等投資過熱行業新投資項目,5月份進一步擴大產業降溫措施,發佈「當前部份行業制止低水平重複建設目錄」,公佈禁止類行業359項與限制類行業175項。
根據經濟部研究發展委員會所做「中國大陸宏觀調 控措施對台灣經濟之影響」研究指出,2003年中國大陸在鋼鐵、水泥及電解鋁等產業投資較2002年分別成長97%、122%、93%;今年第一季在鋼鐵、水泥及電解鋁產業的投資較去年同期成長107%、101%、 39%,單單在去年一年,中國大陸就吸收全球36%的鋼材及50%水泥,造成國際原物料價格飆漲並形成過度投資,因此成了第一波被調控的過熱產業。
對中國大陸實施的宏觀調控措施,台灣有不少專家 學者均表示對世界經濟是「短空長多」,而因其第一波調控產業與營建業等內需型產業關連性強,台商受影響有限,因此已有台商認為宏觀調控的影響「應該到此為止」。
經濟部國貿局雙邊貿易二組研究員徐修元表示,大陸現階段的宏觀調控措施對以出口型產業為主的大陸台商的確影響有限,但「台商目前不宜過於樂觀」。
徐修元指出,宏觀調控的目的在於希望以漸進方式達成經濟降溫,最終使經濟過熱現象「軟著陸」。但因大陸不是資本自由市場,若現階段調控措施未如預期,官方仍有許多行政手段可以繼續擴大調控範圍,「宏觀調控的下一步會如何非常難以預測」,這是他不建議台商過於樂觀的原因。
經濟部次長尹啟銘也認為台商對宏觀調控的想法「不宜過於大膽」。尹啟銘表示,大陸現階段的宏觀調控措施一定會有效果,「但應在今年第2季才會顯現出來」,目前斷言宏觀調控措施的影響有限可能言之過早,他建議台商還是要持續觀察一段時間,再決定後續的佈局工作。
經濟部研發會的研究結論也提醒台商,若大陸的降溫措施未能達到預期效果,「恐將採取更強烈的做法或進一步提高利率」,因而提高台商營運成本、壓縮利潤空間,建議台商提高警覺,並評估佈局全球新興市場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