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23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三日電)山西省陶寺文化遺址考古發掘又有新成果,考古人士發現迄今世界上最早的觀象台,這項考古成果最近由中國國家文物部門鑑定為國家級重大考古發現。
中新社報導,新發現的這座尚未進行考古命名具有觀象授時功能的大型建築﹐坐落於陶寺古城遺址東南位置﹐形狀為一座直徑約五十公尺的半圓形平台。台座頂部有一半圓形觀測台﹐以觀測台為圓心﹐由西向東方向﹐呈扇狀輻射著十三個土坑﹐同時原有十三根夯土柱。古代人利用兩柱之間來觀測正東方向的塔兒山日出﹐並依據日光影可以推測出一年的十二個節氣﹐經與現在農歷時間比較﹐實地模擬觀測後﹐節氣時令精確度很高。上層台基夯土柱縫的主要功能之一可能是觀象授時﹐由此來指導農民及時耕種。
報導表示,平台之上原有的這處建築﹐是迄今發現的最大的陶寺文化單體建築﹐面積約為一千四百平方公尺﹐建築形狀十分奇特﹐結構複雜﹐附屬建築設施多﹐可能因其集觀測與祭祀功能於一體﹐建築的規模及其氣勢﹐以及基坑處理的工程浩大﹐都令人嘆為觀止。
考古專家推測﹐多種數據表明這座觀象台形成於公元前二一00年的中國原始社會末期﹐它比英國公元前一六八0年的巨石陣觀測台早近五百年。因此﹐陶寺城址中的觀象台無疑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觀象台。山西陶寺文化遺址位於晉南地區襄汾縣﹐總面積三百萬平方公尺。該遺址曾發掘出普通居住址和早期大貴族墓地﹐從而確定為陶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