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顆微衛星擺起天門陣 華衛三號明年底升空
【大紀元5月22日報導】(據中廣新聞報導)「華衛二號系列專題(下):六顆微衛星擺起天門陣華衛三號」(韓啟賢報導)〔5分53秒〕
為了提升氣象預報的準確度,我與美方展開一項微衛星計畫:華衛三號計畫。而這個預計在明年底發射的華衛三號,是由六顆七十公斤微衛星級衛星,佈署在低地球軌道上的星系﹔這一個星系將建立環繞地球的全球氣象量測網,就像在太空中佈下一個〔天門陣〕,天羅地網的嚴密監控全球氣候變遷。
國家太空計畫室指出,華衛三號計畫是由台灣與美方的政府分別授權單位執行,建立全球大氣即時觀測網的先進技術發展計畫,又稱為〔氣象、電離層及氣候衛星星系觀測系統〕。這個計畫預定於九十四年底一次發射六顆微衛星,分佈於地球表面七百到八百公里高的不同軌道中,組成低軌道微衛星星系系統﹔台國科會副主委謝清志說,。這個天門陣用來接收美國二十多顆全球定位衛星所發出的訊號,觀測範圍涵蓋全球大氣層及電離層,是全球第一組能以經濟快速方式,觀測並推算全球大氣及電離層即時變化的微衛星星系。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暨國家太空計畫室主任李羅權說,。李羅權院長表示,目前現有的地面探測站僅能提供每天九百組大氣資料,相較之下,任務壽命兩年,設計壽命五年的華衛三號微衛星星系,可以每三小時可完成全球氣象資料蒐集及計算分析,約每九十分鐘更新一次,而且能同時涵蓋陸地及海洋區域,華衛三號所獲得的氣象資料將遠優於目前以施放探空氣球為主之地面氣象探測。而這個系統也可用於長時間氣候變遷現象的研究、對電離層進行動態監測、和提供地球重力研究等相關科學研究,並與國外進行氣象觀測資料交流,提昇台灣在這方面的國際地位和重要性。台國家太空計畫室指出,華衛一號、二號都屬於一百到一千公斤級的中小型衛星,而華衛三號屬微衛星級,每顆衛星僅重七十公斤,約為華衛一號的六分之一及華衛二號的十分之一。而華衛三號計畫的完成,台灣將獲得寶貴的微衛星設計製造及星系佈屬經驗,各型衛星的組裝和測試經驗也將更趨成熟。
此外,即將在九十五年結束的第一期太空科技計畫中,除了華衛一號,二號與三號,還有一顆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的〔蕃薯號衛星〕(YamSat)﹔這是由太空計畫室結合國內研究機構、大學及企業界共同參與研發的第一枚皮米級衛星(Pico-Sat)。蕃薯號的體積跟一粒蕃薯差不了多少,是可以放在手掌上,一手掌握的袖珍衛星﹔它是一個每邊十公分的正立方體衛星(CubeSat),重量不到一公斤﹔主要是用作教育用途,並作為整合國內各界完全自主發展衛星的先導型計畫。蕃薯號衛星任務壽命為一個月,設計壽命為兩個月﹔衛星軌道高度為600到650公里。衛星的科學酬載可以量測大氣層對太陽可見光譜的散射量,以進行大氣成分分析的實驗﹔國家太空計畫室副主任陳紹興說,。
在第一期太空計畫即將完成之際,為期十五年的〔第二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自九十三年開始推動,將持續到一百零七年。第二期計畫為有效提升第一期計畫所建立的基礎自主能力,達到國內自製的目標﹔陳紹興副主任說,。第二期計畫仍以小型衛星及微衛星星系為主,將以衛星應用,科學研究,商機開拓等三個方向為主軸﹔執行遙測衛星計畫,次軌道科學實驗計畫,自主發展微衛星計畫,國際合作計畫,科技研發計畫及寬頻通訊衛星計畫等﹔李羅權院長說,。
國家太空計畫室指出,台灣太空科技的未來發展有兩個目標:首先是建立獨立自主的衛星科技:以太空計畫室為核心,整合產業界、學術界、研究機構等太空科技團隊,發展國內自主設計製造的衛星。其次是成為全球太空科技重要成員﹔將以提供最即時的衛星資料,並使台灣由衛星資料使用國升級為衛星資料輸出國為目標﹔產業界則經由衛星元件國產化的落實,擴大參與,並以國際合作等方式爭取商機,促成國內太空產業的建立﹔學術界則經由實際參與國際尖端科學研究計畫,提升台灣太空科學研究達世界一流水準。〔中廣記者韓啟賢在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