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胡演繹人生感悟的戚曉春女士
【大紀元5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程瀾達拉斯報道)曉春,知曉春天,領悟春天,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而名字的主人、青年二胡演奏家戚曉春女士同樣是恬淡不張揚,集古典美和詩意于一身。應大紀元時報達拉斯分社之邀,曉春女士將于6月11日在達拉斯的紀元之聲音樂會上用手中的二胡向您訴說她對音樂、生活及人生的感悟。
戚曉春女士6歲學琴,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曾在1991年第十四屆“上海之春”國際二胡比賽中獲表演獎。去年九月在Treasures of China演出中曾与好萊塢交響樂團合作電影《The Joy Luck Club》的插曲,受到熱烈好評。下面是記者和戚曉春女士的部分電話訪談記錄。
記者:听說您6歲開始學琴,請問您是不是從小就很有音樂天賦,練起琴來也不費什么力?
戚:不是那樣的。在我的記憶中,練琴對我來說其實是蠻辛苦的一件事情。
記者:現在很多華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鋼琴、小提琴等樂器,不知您當初為什么選擇了中國的民族樂器二胡?
戚:其實作為一個專業的音樂人,我想鋼琴是必修的。但是說起二胡呢,它具有很丰富的表現力,音質非常渾厚柔和,高音處又很明亮。而且二胡具有悠久的歷史,它的出現是在宋代,當時被稱作胡琴。后來隨著地方戲曲的發展,就逐漸成了一种獨奏的樂器。
說起這個選擇,其實在小時候我并沒有去選擇它。當年我父親有一個很好的朋友,他教二胡非常的优秀,所以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父親就讓我隨著這個老師學二胡。這么多年磨練下來,我覺得能用我的琴聲表達我的心聲,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現在回過頭來看看二胡与我一起走過的這二十多年,我也看到了自己在音樂上,在人生道路上的成長,而每一點成長都可以從我的音樂中體現出來。
另外我還覺得每一樣樂器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其實最最重要的并不在于這個樂器的本身,而在于你這個人的本身,你這顆心靈想表達什么樣的音樂。
記者:能談談您學琴生涯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嗎?
戚:在我的學琴生涯中有很多印象深刻的事情,但我想印象最深的、應該說是最特別的吧,是小時候我的啟蒙老師對我說過的一句話,當時我并不是很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他說:“要拉好琴,首先要做一個好人”。隨著后來人生經歷的變化,我慢慢的體悟到了其中的一點意思。我想是因為音樂是指引人向往一种美好純正的東西,要表現美好,那么對人的素質、品質要求就比較嚴格,就應該擁有一個純洁的心靈,這樣你表現出來的音樂才會是美好的,才能触動人們的心靈,從而帶給人們美好的感受。光擁有嫻熟的技能,表現出來的音樂可能會失去靈魂。
記者:這次達拉斯舉辦的紀元之聲音樂會,您將為觀眾朋友帶來什么曲目呢?戚:這次我將為觀眾朋友帶來兩首曲目,一首是傳統曲目、劉天華先生創作的《空山鳥語》;另一首是我自己創作的《春》,它是我對生活,對在這個社會上生活的人用一种什么樣的態度來面對周圍一切的一种感悟,那就是人与人之間的寬容和感恩。
記者:您以前來過德州嗎?能不能和我們大紀元時報的讀者說几句話?
戚:我去過休斯頓,參加過那里的音樂會。我希望有更多的朋友都來閱讀大紀元時報。謝謝!(//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