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背離蔣經國和李登輝的國民黨只有失敗

曹長青

人氣 14
標籤:

【大紀元5月18日訊】日前台灣前總統李登輝的新書《見證台灣——蔣經國總統與我》舉辦發行會,引起學界和媒體的重視。這本書從一個角度揭示了「國民黨失敗」的根本原因,因為他們背離了蔣經國啟動、李登輝深化的把國民黨本土化的路線。

在這本新書出版前,其實已有較充足的史料證明,蔣經國晚年已領導國民黨走一條與他父親不同的道路,那就是要把國民黨導向民主化和本土化。開放黨禁報禁,就是要走向民主化的最重要標誌;而重用李登輝這個台灣人做副總統,並強調他自己也是台灣人,就是要推動國民黨走向本土化。

事實上,蔣經國一當上總統,「中華民國」涵蓋中國大陸一說就開始發生變化。在蔣經國宣誓就職不到一個月內,李登輝就被任命為台北市長,但任職令上卻沒有像以往那樣,寫有「首都市長」字樣(國民黨政府一直認為台北是中華民國臨時遷都的地方),而只是「台北市長」。這個貌似很小的變化,預示著重大的政策轉向。

曾擔任蔣經國的副手三年零八個月,這期間和蔣有過156次談話的李登輝先生,以近距離的觀察再次印證上述歷史。李先生在該書《自序》中說,「蔣經國曾經表示自己是台灣人,國民黨不本土化不行。因為當時要求本土化的氣勢很強,他只能加強台灣的本土化,這樣國民黨才能生存。」

蔣經國在晚年之所以能做出這樣重大的抉擇,很大程度在於他有較平民化、務實的氣質,不執迷於意識形態,而尊重現實。因為以當時的世界格局和兩岸力量對比,再像蔣介石那樣想「反攻大陸」,國民黨還要成為全中國的領導政黨,則完全是夢幻。在1985年接受《時代》周刊採訪時,蔣經國就提出了三個重要的說法,第一,台灣是一個民主憲政的國家;第二,從沒考慮過蔣家人士繼任總統;第三,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台灣問題」,只有中國問題。只要中共在大陸實行共產制度,台海兩岸就絕無談判的可能。

蔣經國的可貴之處,就是不再做夢,從現實出發;不再像他父親那樣,把台灣當作過路、歇腳之處,用把街道易名「哈爾濱街」、「重慶路」等,來幻想重返中國,逐鹿中原;而是把台灣當作自己的安身立命之處,要和這塊土地共命運,視自己是「台灣人」。正是這種心理背景,他才會重用李登輝,把這個本地人農業專家,一路從政務委員、台北市長、台灣省長,火箭般地「提升」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副總統位置。

雖然李登輝先生在今年初接受我訪談時,以及在這本新書的序言中仍強調,他不清楚蔣經國最後是不是要他當總統。但從常識角度,以當時蔣經國的絕對權力,台灣的政治制度,如果蔣經國不屬意李登輝,不僅完全可以不選他做副總統,還可隨時換掉他,甚至事先寫下遺囑,選擇他人繼位。但事實是,蔣經國選擇李登輝做繼承人,絕非偶然,他們不僅有氣質和人生經歷上的相同(都質樸、平民化,注重實幹,甚至都向往過社會主義),更重要的是,他認為李登輝有能力繼續他啟動的「兩化」﹕民主化和本土化。

台灣的政治有其特殊性,即它的民主化和本土化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是不可分割的;哪一面的改革,都同時意味著這枚硬幣另一面的變化。例如李登輝繼任總統後致力結束萬年國代,凍結福建省,總統直選,提出「兩國論」等等,既是推動台灣的民主化,同時也促使台灣走向本土化。如果蔣經國再活一些年,要深入推動台灣民主的話,也得走這條同時是本土化的道路。正如李登輝先生所說,這不僅是為了台灣,救國救民,也是因為「這樣國民黨才能生存」,為了救黨。

李登輝在首次台灣總統直選中以高票當選,是國民黨向本土化轉型的一個重要標誌。但上次連戰代表國民黨參選失敗之後,卻對台灣的政情做出了錯誤判斷,把黨主席李登輝趕下台,把蔣經國啟動、李登輝推動的國民黨本土化路線搬了道岔,重新回到蔣介石那種虛幻的「中國化」。這從連戰強調「一個中國就是中國民國」的說辭中,就可清晰地看到這種趨向。尤其他和激進的中國化主義者,他曾蔑視、譴責、並抨擊向北京投降的宋楚瑜聯手,更證明了這一點。

這次大選結果,明顯是台灣本土意識的再一次爆發式展示。民進党從1996年獲得21%的選票,到這次超過50%,八年增加了29個百分點。在全世界恐怕找不出第二個民主政黨,支持率能夠這樣持續增長。這不是什麼槍擊案、國安機制等能夠解釋的。

國民黨的敗選就在於它根本無視台灣的這種「本土化」的政情變化。連大獨裁者蔣介石的兒子都不敢逆這個潮流,但連宋卻敢,結果怎麼可能不「連戰連敗」。他們沒有認知到,民進党既不是贏在陳水扁會選戰,也不是贏在偶然事件,而是他們摸到了台灣的脈搏,和多數人民的想法「有」謀而合。

台灣的本土化有著深刻的內外原因﹕內部原因是二二八的歷史記憶持續復蘇。台灣人民經過荷蘭、清朝、日本,以至蔣介石外來政權的統治之後,今天他們有了投票權,要做這塊土地主人的意識越來越蘇醒;外部原因是,對岸紅色中國的鴨霸式對台政策,每一天都在刺激居住在台灣這塊土地的人民,不管他是本地人還是外省人,都越來越和中國漸行漸遠,更絕不接受一國兩制。

從這次台灣的大選還可看出,國親兩黨不僅背離蔣經國、李登輝的本土化路線,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也背離了蔣介石的理念。因為蔣介石當年主張「中國化」,還真的準備反攻大陸,重返中國。但今天不要說國親兩黨,即使連宋這兩位老人,恐怕也沒有這個願望(更無這種能力)。他們的「中國化」,其實是玩「中國牌」,來煽動那些對中國文化有感情,對中國大陸有故鄉情懷的外省人的「中國情結」,用這種「情結」來凝聚力量,謀求重新獲得權力。他們實際上既不看重台灣,也不真的眷戀中國,他們愛的只是「權力」。認為靠打「中國牌」,煽動族群意識,就可凝聚外省人,再當台灣的「主子」。

兩次大選,國親兩黨輸的是總統候選人。但如果他們不能痛定思痛,銳意改革,重新回到蔣經國啟動、李登輝推動的本土化路線,在年底的立委選舉中,國親兩黨就會輸了自身(席位大減)。因為任何政黨如果逆歷史的潮流,總想做這塊土地的主子,而不是和人民一起做這塊土地的主人,結果都只能是被人民淘汰。

(原載台灣《自由時報》2004年5月16日)(//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章天亮:慈悲與懲罰
【人物真相】楊慧妍:中共金融爆雷的犧牲品?
馮睎乾:彭定康仗義執言
【名家專欄】摧毀共產主義從各州開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