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中國的金融風險仍然在積聚
【大紀元5月15日訊】從二零零三年開始的經濟過熱現象,引起了中國能源、原材料供求關系的全面緊張,拉動了生產資料以及消費品价格的上漲。雖然這些都是引起經濟決策層擔心的重要原因,但是不少經濟學家們認為,此次經濟過熱對中國經濟的最大威脅,還在於它在積累中國金融風險方面的危險作用。
中國銀行的坏債問題已是曠日持久。高達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坏債率早已壓得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金融改革和國際競爭中步履蹣跚。但是他們在中國金融市場的壟斷地位仍然使得其繼續維持。問題是,根據中國政府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始所做的承諾,國際商業銀行全面進入中國市場的期限日益逼近。這些使得人們對他們在未來中國金融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以致生存能力極為擔憂。這是因為,中國的儲蓄者雖然對這些國有銀行心存疑慮,但是在沒有更好的投資渠道和其他更有信譽的銀行的情況下,只好繼續在國有商業銀行存款。而一旦信譽更好的外資銀行進入中國,難免出現轉移儲蓄的現象。到那個時候,如果中國銀行的高額坏債問題還沒有解決,很容易引發金融危机。
面對這些風險,國有銀行本應加緊改革管理體制,加快清理銀行坏債才是。但是最近一輪的經濟過熱卻使得些風險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更加加劇了。可能有人不同意這個看法,因為從這四家銀行的年報來看,他們的坏債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任何稍有常識人都不難看出,這不過是一個算術游戲而已。去年以來,中國銀行的信貸擴張不僅大大高於經濟增長速度和物价上漲指數,而且已經達到過去十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有如此大量的新增貸款作為分母,銀行的坏債率當然會立即下降。問題在於,這些獲取新增貸款的項目如果沒有經濟效益,必然使得未來的銀行坏債率迅速攀升。這一擔心并非杞人憂天。此次經濟過熱以及高速增加的貸款結构,使得人們有充足的理由擔心。
我們可以以房地產業與銀行的關系為例。此次經濟過熱和貸款增加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於房地產業的迅速增長。眾所周知,中國的房地產業多年來已經積累了不少的空置樓房。也就是說,房地產業本身,早已經是供大於求,屬於過熱的行業了。在中國的各主要城市,二手房的市場价格遠遠低於新房价格,這就是房屋積壓率較高的一個証據。而這些積壓的房屋,基本上是靠銀行貸款支撐的。中國的房地產業是一個負債率很高的行業。根據中國經濟學家魏杰的分析,當前關於房地產商的負債率超過百分之六十,如果將居民個人的房屋貸款按揭也考慮在內,整個房地產行業的負債率會超過百分之六十七。這种債務資金比例太高,一旦出現問題,房地產業的風險就會轉化為銀行的風險。雖然這些貸款都有房子作抵押,但銀行要的是還本付息,不是要房子,最終手里拿到一大堆房子對銀行來說也意味著失敗。
事實上,房地產業的高額貸款,對銀行業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潛在的風險而已,它已經實實在在地表現出來了。一方面,不少房地產商實際上已經資不抵債;另一方面,有些個人無法正常履行按揭的現象已經開始出現;更有甚者,有些以騙貸為目的的購房假按揭已經大量地暴露出來。有報道說,去年近審計署披露的建行在廣東的假按揭就已經達到了十億以上,不少分析家相信,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除了上述談到的房地產業的過度膨脹對銀行的威脅,其他的過熱行業與銀行的關系也基本類似。可以說,沒有徹底改革的中國銀行業推動了最新一輪的經濟過熱,而這一輪的經濟過熱也正在為國有商業銀行的墳墓加緊掘坑。
2004-05-14(自由亞洲電臺)(//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