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鄉教育差距 政協委員連說4個「越來越懸殊」
【大紀元3月9日訊】「我們能不能少建一座工廠,少修一條路,少蓋一幢樓,少搞一點評估、達標升級活動,把節約下來的錢用到農村義務教育上?我們苦—點沒事,但不要苦了我們的孩子,不能虧了我們的農民孩子。」來自安徽省霍山縣落兒嶺鎮的一名委員,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向中國2000多名政協委員講述農村基礎教育的困境時,發出以上的呼籲。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今天我把我的所見所聞告訴各位,以期社會各界對農村基礎教育傾注更多的關心和支持,找回農民孩子受教育的平等權利。」來自安徽省霍山縣落兒嶺鎮的文家庭委員,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講述農村基礎教育的困境。
2003年,文家庭考察走訪了幾個中國省份,參觀過經濟發達及不發達的省份,城市和農村的中小學。他談到城鄉教育的差距,連說了4個「越來越懸殊」:「教師素質越來越懸殊,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越來越懸殊,教學設備、條件越來越懸殊,城市與農村的教學質量越來越懸殊。」
他發現,有些學校,平均學生每班達93人,人數最多的班,學生達134人。他說,「老師上課舉手抬腳都會碰到學生,教室取消了走道、講臺,大都沒有電燈,有也僅兩盞,一到陰暗有雨的天氣,黑洞洞的教室擠滿了學生。」
考察湖北省,在大悟縣餘河的一所學校,是將一間180平方米的倉庫改為學生宿舍,裡面有76張床,住進初一、初二年級8個班316名男生,每個學生約占0.5平方米。
他說,「我們一個村辦小學有兩名教師50多名學生,學生沒有熱水喝,離家遠的同學中午只能吃冷水泡飯,原因是學校付不起炊事員每天3元錢的工資。」「農村教育條件如此,還談什麼素質教育、創新教育?還談什麼保護少年兒童身心健康?」文家庭說。
「農村教師工資與城市教師比同級別的每月少200~400元,而且大部分沒有職務津貼、午餐費、書報費、洗理費等。有文憑、素質高的教師都奔向了大城市。」據稱,「在一所省級示範高中,校長助理帶著6名教師去了上海,在另一所中學,外語教師幾乎跑光,鬧得學校開不了學。」如此差異更加速農村教師的嚴重流失,和教育質量的下滑。
而農村費改稅後,取消了教育附加費,致使農村基礎教育資金大大減少。文家庭說,「‘費改稅後,教育投入不減’只能是一句大話、空話。」
目前,在中國大中城市,義務教育已基本得到體現,而農村的義務教育卻沒能體現「義務」的真正含義。他說,「義務教育的概念,我的理解是:一是指學齡孩子有義務接受教育;二是公民有義務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去接受教育;三是國家和政府有義務向適齡兒童提供教育。」
據悉,此次在會前小組討論時,中國政府聲稱將重點加強義務教育,特別是農村教育。文家庭說,「他以期盼的心態,希望這一政策能早日落實到基層。」@(//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