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日﹕何必為”道歉”感恩戴德

標籤:

【大紀元3月9日訊】最近,“道歉”成了人們街頭巷尾、茶余飯后談論的一個時髦話題,网上有關道歉的報道和討論也是鋪天蓋地,有關專家、學者在道德、法律、學術等層次上對“道歉”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該熱點話題起因于吉林省省長洪虎的兩次道歉聲明。

2月15日,是中國“紅紅火火”的又一天。這一天,由北向南發生了兩起特大的火災事故,形成南北遙相呼應的態勢。吉林中百商廈發生特大火災,共造成54人死亡,70人受傷;浙江海宁大火熊熊,燒死40人,燒傷4人。好像也是在這一天,福建森林大火導致8人死亡。

一天之內,就干掉了一百來條鮮活的生命。而這樣的一天,并不算是十分特殊的一天。有這么一個笑話,讀后讓人哭笑不得,接著是酸楚和悲哀。說的是中國人、美國人、日本人共乘一條船,船到海心,因超載而徐徐下沉,于是三國人商議要平均減負、化險為夷。美國人財大气粗,率先行動,把一箱箱的美金拋進了海里;日本人也不甘落后,把一台台電器丟進了海里。美國人、日本人瞧著中國人:你們呢?中國人毫不遲疑地把几個(活)人扔進了海里,令美國人、日本人大惊失色。船上的中國人臉不改色心不跳,微微一笑:咱沒別的,可有的是人!

按照“憤青”們的標准,此笑話的編造者肯定又是一個“反華分子”。對照一下中國的現實,該笑話絕對是夸大其詞(畢竟只是個笑話),卻也深刻折射出了一個側面,即中國死人是家常便飯,中國具有人員优勢(人口眾多),經得起死亡折騰。看看我們的礦難、工傷事故、交通事故、火災事故、中毒事故、自殺事件……每年要產生多少冤魂?如果是袖珍人口國家,真有滅种亡國之虞啊!

扯得太遠了,還是言歸正傳吧。吉林中百商廈特大火災發生后,吉林省省長洪虎兩次在公開場合承認失職并向公眾道歉,18日又通過《吉林日報》等當地媒體發表了《致各市(州)長的公開信》,向全省人民和死傷的群眾表示“深感內疚和自責,對不起全省人民和死傷的群眾”。

這几年,政府官員因故向民眾道歉偶有耳聞。例如,2003年7月29日,江蘇南京城區發生大面積停水10多個小時,時正值40多度的高溫酷暑,而有關部門披露信息不夠及時、充分,8月2日,南京市代市長蔣宏坤就市政府工作失誤正式向市民道歉。2002年5月2日,一四川旅游團的游客在陝西西安遭管理人員及演職人員毆打,5月3日,西安市副市長李雪梅專程看望了受傷游客,并代表西安市委、市政府向游客道歉,承諾在4日游客离陝前拿出處理結果。2001年5月7 日,湖北省荊門市市長許克振就百余師生食物中毒事件,公開向中毒師生及其家屬表示深深的歉意。

官員向老百姓道歉,在中國确屬新鮮事儿,這种在西方社會極為平常、最起碼的事情,在中國以前几乎是聞所未聞,現在也是鳳毛麟角。正因為這种事少之又少,故官員的每次道歉都會成為搶手新聞,都會讓媒體大肆炒作一番;這次洪虎(道歉者中級別最高的官員)的兩次道歉更是成了轟動全國的大新聞,甚至蓋過了中百商廈火災本身。輿論大都對官員道歉表示歡迎,并給予了很高的評价,稱這是高度體現了現代官員的親民作風,一般民眾更是交口稱贊,感恩戴德、感激涕零。

常看到一些言論,說中華民族有劣根性;筆者很不以為然,身為中華民族之一員,有蒙受奇恥大辱之感。如果官員(有些還是失職者、直接責任者或肇事者)的一兩句道歉就能讓人民大眾感恩戴德、感激涕零,那這個民族真的該好好反思了。早就有人說過“有什么樣的官員就有什么樣的民眾”和“有什么樣的民眾就有什么樣的官員”這看似矛盾的兩句話,在中國,到底是驕橫跋扈的官員造就了服服帖帖的像奴才一樣的民眾,還是民眾把官員“嬌生慣養”,寵坏了官員,培養了官員的專制作風,哪個是因哪個是果,還真的很難說清楚。

不過我們還是要為官員道歉叫聲好。在中國這是一种難得的進步,是回歸正常、回歸自然的開始。回想以前,一些重大事故發生后,官員的慣用做法就是瞞、壓、騙,向公眾掩蓋真相,為自己開脫罪責,哪有“道歉”二字!我是公仆我怕誰?政府与有關部門前往現場施救、處理事故,這本是政府和官員的天職,媒體卻几乎眾口一詞地說成是党和政府對民眾的關怀。

需要指出的是,“道歉”不是官員對老百姓的恩賜,特別要警惕那些以道歉作秀,用道歉博取名聲、撈取政治資本的人。我們注意到,現在的官員道歉表現了他的高姿態和优秀品質;但假如他硬是不道歉,你能奈何他?即他的道歉是主動的,是高高在上的,帶有很濃的恩賜色彩,這樣的道歉當然是不保險的。只有當他不能不道歉、不得不道歉,一不小心就會被民眾掀掉烏紗帽時,他才會真正從道歉中吸取深刻的教訓,并盡量杜絕類似事情發生。

(轉自《議報》//www.chinaeweekly.com)(//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感冒以為罹癌 
 X光片擺烏龍
英皇否認成龍父子被綁架 證實陳祖明离開劇組
日盛金控贊助中華職棒 推出希望種子日盛計劃
中華羽球女將 闖進優霸杯亞洲區預賽決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