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友友——尋求跨越多文化界限的天籟
【大紀元3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魏德、張雷蒙編譯報導) 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多層次的職業經歷﹐成為他不懈追求与觀眾交流新途徑、期望藝術成長和更新的證實。無論是表演一個新的協奏曲目、重新從大提琴保留曲目中演奏一個熟悉的曲目、与同行們一起演奏、与年輕的觀眾和學生音樂家接触、或者探索西方經典傳統以外的文化和音樂形式,馬都努力地去尋找能夠激發想象力的情感聯結。
馬的目標之一是探索如何把音樂作為一种交流手段–作為一种思想流動的載體–來跨越全球多文化的界限。為此,他花時間使自己沉浸于丰富多彩的主題中,這些主題包括用獨特樂器演奏的中國音樂和在非洲卡拉哈里(Kalahari)沙漠中人們演奏的音樂。
馬將對絲綢之路的興趣進一步延伸,建立了絲綢之路項目來促進對古老絲綢之路商隊路線的沿途文化、藝術和傳統的研究。絲綢之路從地中海一直延伸到太平洋。通過對這片廣闊地域的思想觀念流動的調查,這個項目旨在使絲綢之路所經過國家的遺產得以發揚光大﹐并發掘在今天能表現這些傳統的聲音。絲綢之路的項目起著一個保護組織的作用﹐并且是一個文化和教育項目的共同資源。馬在此項目中的音樂角色﹐包括表演指定的作品–既有協奏曲﹐也有特別為絲綢之路項目創作的合唱曲﹐還有來自絲綢之路國家的傳統音樂﹐並与這些作品一同巡回演出。在接下來的几年里,絲綢之路項目將与亞洲、歐洲和北美洲最主要的博物館合作﹐一同創建一系列的表演、展覽和教育活動。
由于在大提琴演奏藝術上的非凡成就﹐哈佛大學將于5月9日授予馬友友第10屆哈佛藝術勛章。
哈佛校長勞倫斯-薩莫斯(Lawrence H. Summers)將為馬友友頒發藝術勛章,馬是1976年哈佛大學畢業生。此次為馬頒發勛章的活動﹐是哈佛大學藝術系主題為“藝術先行2004”(Arts First 2004)的第12屆周年慶祝的一部分。設立哈佛藝術勛章是為了表彰哈佛或拉克利夫(Radcliffe)的卓越校友﹐或在藝術上取得优异成就及通過藝術在教育或公益方面作出特別貢獻的教師。
在馬之前獲獎哈佛藝術勛章的人包括1979年的電影制片人米若-乃爾(Mira Nair),1960年的作曲家約翰-哈伯森(John Harbison),1952年的國立聾人劇院的創立者大衛-黑斯(David Hays),1954年的約翰-阿伯帝克(John Updike),1972年的音樂家伯尼-萊特(Bonnie Raitt),1940年的皮特-斯格(Pete Seeger),以及1947年的已故演員杰克-萊蒙(Jack Lemmon)。
(資料來源﹕哈佛大學學報)(//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