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飼養觀賞魟魚 男子遭魚刺螫傷中毒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二日電)最近有位三十四歲的男子飼養魟魚觀賞,有天在家「摸魚」竟被螫到,以前這類案例的患者多為漁民,這幾年則有獅子魚、石頭魚、魟魚螫傷飼主的案例。醫師說,這些魚多具有神經毒性,人被螫傷時,可泡溫水鎮痛,最好就醫,減少海洋弧菌或破傷風造成感染。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蔡卓城指出,這名男子就醫時,雖然沒有生命危險,可是左手又腫又痛,痛到快昏倒,冷汗直冒,後來是浸泡在攝氏四十五度溫水中,讓魟毒的毒素自己慢慢代謝掉。

蔡卓城說,魟魚身體扁平,略成圓形,俗稱「鍋蓋魚」,尾部有一根粗壯的刺,尾刺的兩邊基部有許多腺體細胞和黏液細胞組成的毒腺,這種毒腺會分泌白色毒汁,並沿著刺兩邊的溝流到刺的尖端,當刺入動物體內時,動物很快就會中了神經毒。

根據毒藥物諮詢中心十年來的統計,發現最常使人中毒的魚類依序是:獅子魚、魟魚、鰻鯰、石頭魚、黑星銀(魚由),獅子魚、魟魚大都因飼養在水族箱中,飼主在清洗魚缸時被刺;鰻鯰、石頭魚、黑星銀(魚由)則大都是在人在潛水時,不慎遭到刺傷。

蔡卓城說,魚兒的腦袋小,不會認得主人,反而本能地以刺相向,飼主遭到螫傷,急救時首先去除留在傷口上的殘鰭,以避免水中細菌感染,接著以傷處可以忍受的熱水,浸泡三十到九十分鐘,破壞神經毒素的蛋白質,冰敷反而會刺激痛感,但如果距離被刺時間已經很久,且傷口也腫了起來,再泡熱水就失去作用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