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台商子弟上學去:親情與未來的拔河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6日報導】(據中廣新聞報導)23分30秒 繼續請聽(羅皓恩)製作的新聞專題:「」(5分25秒)

自從兩岸開放以來,我國在大陸地區經商人士愈來愈多,台商下一代教育問題也愈來愈多。儘管目前熱心台商人士在大陸廣東東莞、上海崑山華東已經設立專門的台商子弟學校,學歷也獲得我國教育部承認,但畢竟名額有限、學費昂貴、教材又得受到大陸控制檢查,對福建沿海台商子女,距離更是一大問題。教育部於是從九十一學年度開始,開辦大陸台商子弟到金門就讀計劃,利用金馬小三通,廈門到金門船行只要四十分鐘之便,教育部大陸小組執秘劉孟陽廣邀台商子弟到金門接受和台灣相同的教育。

有了這麼多好處,原來在大陸廈門經商的阮媽媽,和先生考量要讓孩子從小有正確的家鄉觀念,毅然暫停工作,試辦第一年,就帶著當時才小一的阮摓錡和弟弟到金門求學,儘管阮媽媽本身是大陸杭州人,但她堅定相信,既然嫁了台灣人,要讓她的孩子,從小對台灣有感情。

面對很多人問她,妻子孩子離開爸爸到金門,怎麼面對相思之苦,阮媽媽反問,台灣本來就是我們的家,何來離鄉背井。

而之所以選擇金門,放棄原本在台灣台中家裡學區的明星學校,一方面可以讓阮爸爸每兩個星期方便和孩子見面,阮媽媽也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童年。

只是畢竟能夠像阮媽媽一樣,暫時放棄工作,陪著孩子到金門一起唸書的,目前為止也都只是單一特例而已。更多孩子的爸媽,因為工作忙碌,兩個星期、一個月和孩子見面一次都算幸福,有的一忙一拖,恐怕一個學期才能看一次。立委程振隆肯定政府體諒這些孩子在大陸,避免受到當地政治教育影響,開辦台商子弟到金門求學的用心,但不免擔憂這些孩子從小離開爸媽,缺乏親情的負面效應。

金湖國小擔負大保母工作的替代役楊忠彬,雖然自己學的是特殊教育,但也常常擔心自己一個大男生,實在無法像父母一樣全心照顧這些孩子。

從小讓台商子弟到金門求學,各種生活大小事,孩子們都得自己面對,外人和這群孩子接觸,很快就可以看得到這些孩子比同年齡孩子更懂事、更成熟的一面,然而,楊忠彬也提醒,如果沒有好的配套輔導,他不敢猜測這群孩子以後是不是更好。

也是因為這樣,雖然阮媽媽自己有了成功經驗,面對其他同樣面臨和她們家裡一樣問題的大陸台商,她也不敢貿然建議她們,把孩子獨自送到金門。

台商子弟在金門,有歡樂,有淚水,有成長的喜悅,也有思鄉的痛苦。面對未來只會不斷增加的台商人口,目前金湖國小已經預備至少一百個床位,可以接納更多住宿台商子弟,而金城國中、金門高中、金門農工,甚至金門技術學院,也都擴增宿舍,加上其他金門學校增班、宿舍整修增建,配合教育部預備出發的大陸廈門、福州、浦田等地宣導

團,期待有更多的學生可以就近到金門就讀,有更好的發展。然而,面對更多的孩子,更多的需要,生活的照顧、親情的倚賴,硬體問題不難,心理的輔導、成長階段的陪伴,送孩子到金門,對教育部、金門當地學校、台商子女的父母,孩子的未來與親情,是一場難以抉擇的拔河大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