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耶穌在美國再次起爭議
【大紀元3月10日訊】好萊塢著名影星梅爾.吉布森導演的《耶穌受難記》未上映就在美國引起很大爭議,上週三上演以來更引來報紙、電視的一片評論和激烈爭論。主要是一些猶太人認為,電影寫出猶太人出賣耶穌,要求把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暴民也主要是猶太人,會煽起反猶主義。《紐約時報》影評家斯考特則批評說,把被打得遍體鱗傷、鮮血淋淋的耶穌一遍一遍地展示在觀眾眼前,太殘酷,是渲染暴力。
我在首映的當天看了這部影片,覺得上述批評都是無的放矢。因為猶大出賣耶穌,以及要求處死耶穌的暴民多是猶太人,都是《聖經新約》裡的記載,這些故事幾乎全世界皆知,吉布森只是據實拍片而已。而且耶穌和他的母親,以及門徒等,也都是猶太人,電影明顯是在讚頌耶穌,從這個角度,也不是反猶。而所謂過份暴力,也是誇大其詞,因為好萊塢比這更血淋淋的片子多了。這部電影所以細膩展示耶穌臨死前12小時遭受的凌遲般的鞭抽、棍打等,只是為了提醒世人,上帝的兒子為贖人類的原罪(sin),付出多大的犧牲。同時警示世人,人的原罪像深淵,可以說是邪惡無邊!
剛剛過去的20世紀,就是人類的原罪蔓延、邪惡無邊的世紀,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共產主義蔓延大半個地球,結果導致一億二千五百萬人死亡。這個數字超過了20世紀前1900年間人類非正常死亡的總和!
英國歷史學家保羅.約翰遜在《當代》(Modern Times)一書中指出,20世紀的一系列災難都淵源於對原罪的否認,都由於人和上帝的關係斷裂而導致。今天,繼續在全世界發生著的災難、在中國發生著的人類空前的腐敗墮落,與人們不信上帝,不承認原罪有直接關係。也正如陀斯妥耶夫斯基所指出的,“如果沒有上帝,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被允許的。”
約翰遜預測,21世紀,可能是人類和上帝修復關係的世紀。而身為虔誠天主教徒的吉布森拍攝的這部被美國很多影評家稱譽為“偉大杰作”的影片,可能將成為本世紀傳播福音、幫助世人搭設靈魂的橋梁,通往上帝的重要工具。影片中那只握著釘耶穌的釘子的手,是吉布森自己的手,這是他的刻意之作,強調“是我自己的罪參與了殺害耶穌”,期待以此喚起世人對原罪的認知。
《耶穌受難記》在北美上演五天,收入就破一億美元大關,成為好萊塢電影上演五日票房亞軍(僅次於去年的《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因為95%的美國人相信有上帝(布什在清華大學演講時引用的數字),受洗基督徒佔美國總人口的40%, 在美國軍隊,基督徒高達75%。今天美國所以成為全球唯一超強,和基督信仰與文明在美國的發展有重要關係。馬克斯.韋伯一百年前到美國考察,隨後寫出《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指出美國之所以充滿活力、資本主義發展迅速,和從歐洲逃到美國來的新教徒帶來的倫理道德、基督文明有直接關係,基督信仰所產生的道德力量在經濟活動(包括對美國民主制度的建立)中起到根基性作用。
去年紐約大學金融學教授弗格森(Niall Ferguson)發表“為什麼美國超過歐洲(線索﹕上帝的因素)一文,通過很多數字再次印證了韋伯的觀察,指出美國的經濟所以一直比歐洲好,和絕大多數美國人有宗教信仰有直接關係。在荷蘭、英國、德國、瑞典、丹麥等國,每月至少去一次教堂的人不到10%。在天主教的意大利和愛爾蘭,每月去一次教堂的人也不到三分之一。48%的歐洲人從來沒有去過教堂。一半以上的歐洲人說“上帝”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意義。而在美國,82%的人說,上帝對於他們來說“非常重要”。
20世紀初,小說家康拉德在寫給羅素的信中,針對羅素的最後一本書《中國的問題》感嘆說,“對中國人和我們所有人來說,唯一的救贖療法是人心的改變。”他這裡“人心的改變”只有通過修復和上帝的關係來達到;而耶穌的受難,則詔示人類,只有愛與寬恕,才能拯救人心;而只有人心的改變,才能使世界避免災難。
(原載香港《蘋果日報》2004年3月3日)(//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