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與教育危機?
【大紀元3月10日訊】台灣是一個快速變遷的社會,人們常會被告知新生事物的出現,以及它將帶來的「巨大」影響。其中,「少子化」是這幾個月來,逐漸變成常用名詞的一個例子。突然間,少子化似乎成為未來我國社會問題的最重要來源。
這兩個禮拜,和少子化連接在一起的是教育問題。隨著教育部舉辦「學齡人口減少對國民教育的影響及因應對策研討會」,明年小學一年級新生將跌破三十萬人的現象不僅成為各報焦點,未來大學招生來源減少,也被某些人認為是「大學崩盤」的序幕。
可是,小一學生人數遞減早就是長期的趨勢,人數終於跌破三十萬的轉變,為什麼會是教育的危機呢?十幾年來教育改革的原始出發點之一,不正是想要解決升學壓力太大的問題嗎,學生人數減少,不正是減緩各階段升學壓力的最佳動力。就今年大一學生(包括技術學院)約十七萬四千人的規模而言,未來升學的管道不是更加暢通嗎?大學招生日益困難,不正是督促各大學認真辦學,提高學校品質的最有效力量嗎?政府大可擴大宣傳未來世代將有優異的教育環境,以鼓勵年輕人生小孩,為什麼反而會有大學崩盤的疑慮,認為少子化將帶來教育的危機呢?
沒錯,學生人數減少會降低對教師的需求,影響到所謂的「教師出路」。但是,現有國中小教師幾乎都受雇於政府,就業受到保障,學生人數減少只會減輕其教學負擔,減少每班人數或上課時數,有何危機可言。唯一會受到影響的是,想成為教師但尚未開始任教的潛在師資,他們可能有一部分無法如願成為教師,但是他們的工作生涯尚未開始,早早另謀生涯的問題不大,對社會來說,是更適當的人力資源配置,又算什麼危機呢。
當然,在高等教育方面,由於學生來源的減少,大學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甚至有學校可能會因為辦學不佳,招生不足而面臨退場的問題。然而,不正是這樣的壓力可以讓學校努力辦學嗎。當有學校因為招不到學生而關閉,表示所有想念大學的學生都有機會念大學,不正是教改獲致初步成果的時候,怎麼會有「大學崩盤」的問題呢。
變動的時代,我們總是不免以過去的經驗來評估未來,但是切忌將變動直接等同為危機。二十年前,人口還在增加的時候,當時的趨勢專家們不也是到處警告人們,「人口爆炸」的問題即將到來。但是,現在還有誰在談論地球人口爆炸的問題呢。同樣地,少子化的現在,我們其實不需要那麼快就將「少子化」和某某危機連在一起。──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