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無用論死灰復燃 百億富鎮「勸學」愁
【大紀元2月29日訊】亞洲時報綠劍 馬如龍報導/編者按:在中國政府宣佈要發展長期人才戰略,決心要向知識型經濟邁進之際,十多年前曾在中國流行的「讀書無用論」竟有捲土重來之勢。在中國沿海相當富裕的淅江省一個每年生產總值達100個億人民幣的城鎮,竟然出現「勸學」難的現象。亞洲時報在線記者親赴淅江現場報導。
「其實,每年開學時的流生勸返工作成了我們學校教師的一項艱巨任務。」2月9日上午,在中國浙江海甯市許村鎮沈士中學校長辦公室,教齡長達28年的金建華校長感歎地說。
在他的面前,兩張稿紙陳放在他的辦公桌上,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了今年開學後沒有來學校報導的49名學生的名單。而這個鎮上是富得流油,高檔別墅是遍地都是。
2003年該鎮的GDP已經近100個億人民幣。而在大陸許多鄉地區的縣市一年的GDP甚至還沒有過百億,甚至有的只有幾十個億。
沈士中學今年開學時多達49名學生沒有到校報到,此現象引起了學校和當地政府部門的震驚。儘管金校長不斷地強調,沒有上學的學生實際上只有27個,一些學生是因為客觀原因報到的晚了,但他無法掩飾的緊張之情告訴記者:這次「流生事件」絕對不是一場虛驚,事件已經在當地乃至整個浙江省引起了不小的波瀾,同時引起了浙江省教育廳的高度重視。
記者注意到,學生名單上,有幾個名字的後面被用鉛筆打上了「勾」。「這是我們老師和鎮、村幹部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後,已經答應返校的學生。」金校長說,每年開學時都會出現流生現象,但今年比較多;全校的63名教師全部按村劃分,負責對當地的流生進行勸返工作,而他自己,則在學校裏「接電話」,聽取老師的勸返情況彙報。
在許村沈士中學的校園裏,兩個水泥球場,建有250米長的環型跑道,3棟教學樓有63間教室組成了一所頗具規模的中學校園。談起學校硬體的建設,金校長告訴記者,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環境,學校裏配置了兩間電腦房,有80台電腦;分別有兩套物理和化學實驗室,多媒體教育室等一應具全。在一個初二年紀的教室外,記者看到,50名學生正在上課,五六個空著的座位格外扎眼。
「這個社會問題應該是全國許多富裕鄉鎮的問題。」孩子厭學不肯來讀書的現象讓金校長感到十分尷尬。開學的第一天,應該有1023名學生來上學的沈士初級中學在匯總學生人數時發現:共缺席49人,其中初一7人,初二25人,初三17人,男女比例各半。按照以往的經驗,一位班主任老師坦言說,這種情況已經有好些年了,今年的「學生勸返」工作顯然更加艱難。
在許村,見到最多的是一棟棟具有江南特色的高樓。記者瞭解到,許村是「中國裝飾布第一鎮」,這裏的的中高檔服裝面料、皮件商標內襯、裝飾面料已進入國際市場。這個現代城鎮共有紡織企業(含加工戶)12130家,擁有各式織機21089台,有5000餘人在全國各地從事裝飾布的營銷;全年的工業總產量多達104億元,幾乎佔了海寧市全市的1/3。
現在,這些富裕的「民營企業家」們卻遇到了比賺錢更困難的事。
學生緣何流失?校長金建華一語道破天機:「汗水賺錢觀害了這些孩子。」據他分析,不來上課的這些學生都是成績不大好的,有些就待在家裏幫幫忙,還有的小小年紀就外出打工。另外,學生貪玩、家長對子女的教育不重視、引導方法不妥當也是造成學生流失一個原因。
「勸」可以解決問題嗎?但效果仍年理想。一位老教師的話特別耐人尋味:讓學生回到教室,完成義務教育是政府部門的責任,但大多數學生被勸回教室,也只是在熬日子,混到初中畢業了事,好象是在給家長、老師完任務。
「現在不讀書,會被市場淘汰的啊。」資產過千萬的張老闆在和記者對話時感到十分憂慮。他歎息道:以前做小生意,只要有汗水就可以賺錢,但現在生意做大了,產品主攻歐美市場,發現知識太少了,現在很多老闆都在進行惡補,突擊學習知識,但是不知道怎樣才能讓孩子明白這些道理。
小麗今年17歲,是齊喬村裏公認的「漂亮女孩」。記者見到她的時候,她正和母親在和煦的冬日下曬太陽,她寧願這樣無聊也不願回到學校的課堂。
在她的眼裏,讀書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坐在課堂上簡直就是一種折磨。就如她自己說,寧願待在家裏曬曬太陽,到鎮上的網吧QQ聊天,空了還可以見見網友,這些比讀書有趣多了。據張麗的母親反映,父親為了讓小麗去上學,罵過、打過。但都沒用,小麗哭了又哭就是不肯去上學。
「像我們這些家長以前不讀書就吃虧了,普通話都說不來。和她說了多少道理,不去讀書她又能幹什麼,家裏不需要她幫忙,可她聽不進去。」
住在集鎮上的初三學生龍龍,家庭條件算是比較好的,記者找到了他。在此之前,鎮政府的聯村幹部和村幹部、老師都分別多次對其進行家訪,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龍龍就是一句話:「打死也不去讀書了。」記者瞭解到。龍龍輟學的主要原因是學習成績差,跟不上,所以不願意再「浪費時間」。
他說:「我們班有56個同學,現在四五個不讀了。」。龍龍的家裏放著兩台織布機。記者瞭解到,由於幹活不需要太多的知識,這個學期,龍龍接了母親的班,開始擺弄家中的機器。說起上學,龍龍有些苦惱。
「我平時成績不算好,學習好的同學有好位置坐,我們這些成績差的同學就被老師安排在最後,放在最角落的位置,我好像是個多餘的人。」龍龍的話點出了很多學習差的學生一個共同心理,他們認為老師似乎對他們已經放棄了,不可能考上大學,還不如在家織布。
「家裏生意好的忙不過來,還要每月支付1000塊、包吃飯請人打工,我在家裏做事,也算賺錢了。」去年輟學的芳芳說。記者瞭解到,芳芳的父母都是小學畢業,自從家裏搞起了紡織布生產,雖然辛苦一點,賺錢不成問題。現在在地區產業效應的帶動,芳芳家的小作坊也成了現在的大工廠,全鎮200多輛私家車,他們家就有兩部。
學校對學生就業狀況提出不滿,還搬出了《勞動法》。在許村鎮的大街小享,記者看到牆上貼的最多的是紅色的招工海報,在許村鎮,一萬多戶的企業、作坊,勞務工無疑相當緊缺,記者瞭解到,一個工人只需要一天的培訓就可以工作,而且一般工資都在千元左右,與其學習成績不理想,考不上高中,索性回家早點賺錢。(//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