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似不全退 去江化勢頭湧現
【大紀元2月25日訊】亞洲時報記者王楚2月25日報導/雖然幾乎可以肯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江澤民不會在這次中國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政治協商會議(下稱“兩會”)的機會退下來讓胡錦濤全面接班;但種種跡象顯示,中國正邁向“去江澤民化”的人文思想治國時代。推動著這個“去江化”勢頭的,其實並不是胡錦濤,而是客觀的大局。
江澤民從去年兩會閉幕後,有一段時間顯得頗為低調,由2003年4月到10月,江澤民只出席了10次公開活動,平均每月公開露面都不超過兩次;然而,自2003年11月至2月三個半月當中,江澤民已最少10次公開露面,頻率明顯提高。如果把官方媒體近日抄作江澤民去年8月視察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去年10月浙江考察工作“硬六連”官兵的舊聞,以及新年時在廣東深圳考察也算在內,其曝光率更是急升五成以上。
有一種意見認為,江澤民近月曝光頻頻,明顯是要表明他不會就此退上軍委會主席一職。去年十月三中全會前,曾有政治耳語指江澤民有可能會在兩會期間退下軍委會主席一職。
巧合的是,江澤民親信,中國國家副主席曾慶紅2003年9月26日會見澳大利亞國防部長希爾,11月25日又會見巴西國防部長維埃加斯。當時有一種意見指出,江澤民要退出軍委會主席的條件是:要提拔在軍中資歷不算深的曾慶紅當軍委副主席。之後,曾慶紅既沒有再和別國國防部長會面,江要全退的傳聞也不了了之。
無論如何,不少中國問題專家指出,即使江澤民這次不全退,中國也在在出現“去江澤民化”的勢頭。若把邏輯反過來看,這也正是江澤民不願立即退下來的其中一個考慮。
“去江澤民化”的勢頭,最主要表現在胡溫的施政理念。作為留學前蘇聯的技術官僚,江澤民的思考方向明顯較為重視數據,江的施政理念,包括“三個代表”中頭兩項,即執政中國共產黨要“代表先進社會生產力”、“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都和社會的精英階層關係較密切。
可是,胡溫卻將江的理念加以修正,加入以人為本的人文色彩。胡錦濤在去年7月1日提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概念,政策也明顯從江澤民時代重視城市轉為重視農村。中國中央領導剛在2月16日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和“政績觀”,正正就是修正了江澤民時代只重視國民生產總值等數字,把現有核算制度“片面性”和“絕對化”的問題更正過來。
有意見指出,去年中國出現非典疫情時的爭論,亦可謂是江和胡不同理念的交鋒。當時重視經濟數據的一派不願看見中國經濟受非典拖累,一定把問題淡化,但胡溫最後卻不惜以辭退曾任江澤民私人醫生的衛生部長張文康來表明他重視人民性命的理念。
“去江化”的現象,也表現在胡錦濤和溫家寶的作風上。胡錦濤簡化了有關領導的報導篇幅,簡化了領導出國回國的迎送禮儀。胡錦濤在廣東時表示對非典感到“揪心”,正好和江澤民在眾多高官簇擁下南巡廣東深圳考察時吟“生意興隆通四海”對聯成強烈對比。
在外交方面,胡錦濤基本上追隨江澤民時代的外交政策,但還是修正了江澤民時代的“大國外交”大方針。相對江澤民,胡錦濤是更重視和周邊國家的關係。
有意見指出,令中國出現“去江化”現象的,其實不是胡錦濤,也不是溫家寶,而是客觀形勢。新華社剛在2月25日報導,一份全國性調查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城鄉收入差距在不斷拉大,如果把醫療、教育、失業保障等非貨幣因素考慮進去,中國的城鄉收入差距世界最高。
這份最近剛剛完成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城鄉之間的人均收入比率由1995年的2.8提高到2002年的3.1。 然而,調查人員認為這還不能真實地反映出城鄉之間實際收入的差距。無疑在江澤民時代中國經驗了一段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但在發展觀念出現偏差的問題下,不少百姓一直受苦。現時的情況已經到達一個臨介點,中國政府一定要重視長期利益,把各種人文觀念注入施政中。
胡錦濤雖然是由以理工科著名的清華大學畢業,但清華大學本來卻是一家十分重視人文科學的學術機構,梁啟超、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等著名國學大師,都曾在清華大學任教。人文因素和“去江化”現象,將會是今年兩會的亮點。(//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