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要聞

消失80年槲櫟 國寶級植物現身新竹

【大紀元2月1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梁秀賢╱新豐報導〕日治時期曾被發現但之後又消失八十年之久的殼斗科植物「槲櫟」,靜宜大學教授楊國禎師生最近發現,其仍存活在新竹縣新豐鄉的坑子口靶場管制區內。

 楊國禎指出,台灣是槲櫟全球分布的最南端,新豐鄉坑子口是唯一的存活地區;此外,應生長在台灣高海拔的槲櫟卻出現在低海拔地區,這是植物研究領域的新發現,具有特殊意義,因為槲櫟堪稱為國寶級植物。

 交通大學教授葉弘德近日率自然保育社學生與友人帶著衛星定位儀器,依楊國禎師生發現的資料,經過數番折騰與努力,在新豐鄉坑子口、海拔一百公尺的坡地,找到與栓皮櫟混生的大、小槲櫟二十餘株,已採集落葉、果實帶回去製成標本,並將持續觀察槲櫟的四季生長情況。

 楊國禎說,槲櫟分布在中國東北南部以南、日韓之外的東亞地區,台灣最早採集紀錄出現在一九二四年,由日本林木專家島田彌市在新竹州坑子口至紅毛港的牛口嶺、海拔約二百公尺地區採集到,直到他和助理陳欣發現之前,台灣都未曾再有採集紀錄,因此多年來,學界都以為槲櫟已在台灣消失或絕種了。

 他說,七、八年前他鑽研台灣落葉林,對多年未再出現的槲櫟甚感興趣,因為曾在竹北蓮花寺附近發現與槲櫟相似、應生長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的栓皮櫟,於是便和助理陳欣至新豐鄉山區尋找槲櫟。

 楊國禎說,他師生兩人徒步在山區遍尋不著,又累又渴準備回去,但心裡又覺得不甘心,於是駕車在附近山區產業道路繞行,無意間看到與文獻資料記載完全相同的槲櫟葉片,才終於找到與栓皮櫟混生的槲櫟,經初步調查,當地約有一百餘株大、小槲櫟分布在附近一點五公頃的坡地。

 他說,依既有資料記載,槲櫟分布在東北亞溫帶落葉林地區,理論上應該是「緯度愈高海拔愈低,緯度愈低海拔愈高」,以台灣位於北緯二十二至二十五度,槲櫟應存活在高海拔地區,但實際發現的情況卻完全相反,因此這項發現在生物地理、生態環境等研究領域上,極具意義。

 楊國禎表示,日治時期曾有日籍學者推論認為,台灣槲櫟可能是由中國移植引進,但他和多數台灣學者認為,以槲櫟在新豐鄉被當地居民砍來當做柴火,並考量早年移民生活艱辛,不具經濟價值的槲櫟應非引進,而是自然原生。

學者盼軍方盡保護之責

記者梁秀賢╱專訪

 「我們對台灣這片土地現況的了解,實在不夠。」靜宜大學楊國禎教授以學界在台灣生態調查迭有新發現為例指出,「大家所理解的台灣」和「真正的事實」有段距離,他願意充當調查先鋒,找出問題,讓後來的研究者接棒研究。

 楊國禎說,日治時期日本學界對台灣做過一些生態資源的調查,光復後迄今已逾半世紀之久,但我們對台灣這片土地的了解還是有限,舉例來說,前年二月間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在雙鬼湖地區,即發現世界級的活化石純林、全球最大面積台灣杉族群一萬餘株。

 再以另一種溫帶落葉林「槲樹」為例,它分布在中國東北的黑龍江、韓、日往南延伸直到台灣、雲南、四川,以前的資料只記錄中部東勢地區有零星的個體,但一九八○年後,屏東霧台的舊大武地區發現有大面積的槲樹純林。

 他說,這些新發現都有相關問題伴隨而來,比如說,槲櫟、栓皮櫟這些溫帶落葉林的樹木,何以存活在新竹縣新豐鄉坑子口的低海拔山坡?在樹種複雜、生存競爭激烈的台灣,大片的槲樹純林何以存活?都值得一一探究。

 楊國禎並認為,國寶級植物槲櫟能夠在新豐鄉坑子口重新被發現,軍方數十年來將當地長期列為軍事用地,具有保護作用,讓槲櫟免遭經濟開發之害,但他也擔心,若軍方將來必須開發用地,可能危及槲櫟的存活。

 因此他建議軍方,將來若需開發坑子口靶場用地,最好先做生態調查與評估,並籲請軍方對國寶級植物槲櫟存活地區善盡保護責任,乾旱時期更須加強管制人類的不當行為,以免國寶級植物因人為因素而毀壞。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