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金門尋找如今定位和未來前途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4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張楠金門報導) 曾經長期扮演戰地角色的金門雖然解除軍事管制已經十幾年了,但是現在仍在尋找自己定位和未來的前途。金門縣長李炷烽呼籲把金門劃為特區。

金門跟對岸大陸的廈門市隔海相望,近在咫尺。作為台灣反共復國的最前線,金門經歷過許多慘烈的戰爭,到1992年才結束長達四十多年的軍事管制,迎來對外開放的新時代。

*戰爭遺跡變為財富*

現在,戰爭的遺跡正在變成金門的財富,成為寶貴的觀光資源。坑道、碉堡、紀念館、戰場史蹟都是觀光的景點,而海岸阻絕樁、 軍事偽裝和防禦工事更是隨處可見。我們的導遊指著田地裡的一根根水泥柱說:“這個就叫反空降樁,上面有三跟鐵釘。只要是比較平、比較寬闊的地方都有這種東西,是用來阻止傘兵部隊和直升機降落的。”

有趣的是,在金合利制刀廠,製作各種刀子的原料全都取自戰爭年代留下的炮彈殼。吳增棟總監說:“大陸打了兩次炮戰:第一次是823炮戰,打了四十七萬發,是炸彈;第二次是單打雙不打,從1958年打到1978年,二十年打了五十萬發,打的是宣傳彈,彈殼是完整的,裝傳單用的。”

這家工廠搜集了大量當年解放軍打來的炮彈殼,現在仍在收購彈殼,不過價格已經從60年代的二十幾塊錢台幣一枚上漲到現在的五百塊到六百塊一枚。

吳增棟向記者顯示了從切割炮彈殼到制成一把鋼刀的全過程,他先後只用了十幾分鐘。

金門有三寶:貢糖、金酒和菜刀,菜刀指的就是金合利制刀廠生產的鋼刀。現在,這家工廠每天生產大約一百把各類鋼刀。

*呼籲各界重視排雷*

但是,有一樣東西卻是金門現在所不需要而又大量存在、並讓金門人感到束手無策的,那就是,沿著一百二十公里海岸線埋設的大量地雷。導遊說:“你們看一下左手邊,這就是地雷區了,都是鐵絲網和紅色的三角形牌子,寫著‘雷區’。”

這些地雷的存在反映出金門在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和矛盾。金門縣長李炷烽對國軍未能清除這些地雷感到憤怒:“地雷對我們的建設發展造成很大的妨礙。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敵對團體在終結戰爭的時候都應該要掃清地雷,但是我們一再地呼籲,政府並沒有重視。我可以預見得到,哪一天部隊都撤走了,這些地雷一定留給我們地方政府去自行解決,我深深地以為不妥當。”

到底有多少地雷,沒有人知道,布雷圖在哪裡也無人知曉,李炷烽估計,應該在幾百萬枚以上。他說,排雷是一個負責任的、人道的、講人權的政府必須要有的作為。金門地方政府曾試圖進行排雷,但是花費昂貴,每挖一枚地雷平均要花七萬九千台幣。李炷烽呼籲國際社會、人權組織關注此事,迫使台北當局解決這個問題。

*經濟轉型當務之急*

此外,金門還面臨著經濟轉型問題。過去,在高峰時期,人口不過五、六萬的金門就有駐軍六個師十幾萬大軍;而現在只剩下三個旅不到一萬人。以前金門民眾稱阿兵哥為“綠色螞蟻”,現在則戲稱他們是“稀有動物”,用李炷烽的話說就是“金門雖無撤軍之名,卻有撤軍之實”。作為經歷過炮火硝煙的土生土長的金門人,李炷烽何嘗不希望全面撤軍,把金門變成和平區,但是他有自己的苦衷:“五十年來,金門的生活就是靠軍人的消費,金門的謀生能力已經被國軍進駐金門所制約,所以現在我要講撤軍,很多鄉親馬上會罵我,因為現在還有一部份人是靠阿兵哥過生活。假如新的政策不進來,你一直講撤軍, 這些人一定很擔心,我明天的日子怎麼過。所以我覺得,在撤軍之前應該讓金門轉型,比如讓金門扮演香港和澳門這樣的角色,讓大家有另外一個新的生機。”

(//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