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台灣屬缺水區 水利署擬「種水」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日訊】

自由時報記者曾慧雯╱專題報導

 印象中,台灣的降雨一向豐沛,尤其每年夏季豐水期時不但有午後雷陣雨,還有颱風帶來充足雨量。不過,近幾年氣候異常,去年就連有「雨都」之稱的基隆,都創下連續1個多月未下半滴雨的紀錄,甚至面臨進入第3階段分區限水的窘境。

 台灣地區年降雨量約2500毫米,相當於900億立方公尺的水量,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月至10月間,約佔總降雨量的77%,其餘23%的降雨量則分布於11月至次年的3月之間,這段期間屬於枯水期。

 經濟部水利署表示,由於台灣山坡陡峻,再加上颱風豪雨雨勢急促,大部分的降雨都是迅速流入海洋,平地留不住太多水,可用的水資源相當有限。

 因此,台灣每人每年實際可分配到的降雨量少,只有世界平均值的6分之1到7分之1而已,屬於缺水地區。

 此外,台灣的降雨量在地域、季節的分布上極不平均,更容易造成地區性與季節性的乾旱。

 水利署指出,未來由於天候改變、經濟發展、人口成長,再加上建造水庫的開發成本增加,缺水的問題將日趨嚴重。

 水利署長陳伸賢表示,世界上許多缺水國家都開始開發新興水資源,其中我國正在規劃的就是興建「平地水庫」。

 陳伸賢說,高山水庫優良壩址難尋,又容易破壞生態環境,因此台灣未來除了興建海淡廠、力行廢水回收外,還要有「種水」的觀念,也就是把農田或埤塘串連起來成為一座人工湖,成為「平地水庫」。

 「土地還在,可是我們的觀念要改變。」

 陳伸賢表示,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稻米競爭力開始下降,因此荒廢的農田越來越多,如果可以將這些農田改為人工湖,就可以讓原本無用的土地發揮蓄水功能。

 陳伸賢表示,開發人工湖不但可以發揮蓄水功能,提供觀光遊憩資源,開採出來的砂石還可以 提供產業所需,減緩對河川砂石的採取。此外,人工湖在適宜的區位還可以補注地下水,促成地表水與地下水的聯合運用,減緩地層下陷危害。

 在新10大建設中水利署預計要開發4座人工湖,包括桃園大湖200公頃、雲林大湖800公頃、台南大湖400公頃以及高屏大湖590公頃。水利署估計桃園大湖可開採出2700萬立方公尺的砂石,高屏大湖更可產出6500萬立方公尺砂石。

 陳伸賢強調,即使5年5000億的新10大建設沒有通過,水利署還是會編列100億元的公務預算開發桃園平地水庫,最快明年動工,預計開挖出來的砂石還可增加20多億元的收入。 (//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