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整併 補助門檻趨嚴
【大紀元12月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儘管大學整併爭議不斷,教育部昨天成立「大學校院整併推動委員會」,宣示將「由上而下」、「化被動為主動地」推動大學整併,未來相關大學如果沒有提出具體整併規劃,教育部將不提供額外補助經費。爭議不斷,教育部昨天成立「大學校院整併推動委員會」,宣示將「由上而下」、「化被動為主動地」推動大學整併,未來相關大學如果沒有提出具體整併規劃,教育部將不提供額外補助經費。
據此,目前內部爭議不斷的清華、交通大學合併案,如果兩校不能達成合併共識並提出具體規劃,將無法爭取到五年五百億「追求國際一流大學」相關補助經費。
鑑於國內大學數量急遽成長,不僅大學普遍經濟規模不足,高教資源更被稀釋無法整合,行政院高教宏觀規劃委員會過去數年積極推動大學整併,儘管教育部陸續核撥十數億鼓勵大學規劃整併,但除了嘉義大學於八十九年整併成功,台灣師大與台灣科大、東華大學與花蓮師院、台大與國北師等合併案紛紛告吹。
清華、交大、陽明、中央四校,也僅止於「台灣聯大系統」,連研究所聯合招生也遲遲無法定案,清大與交大合併,更是引發校內反彈;屏東科大、屏東師院及屏東商技等合併案也均在觀望中,迄今毫無所獲。
教育部「大學校院整併推動委員會」首次會議,昨天邀請過去曾參與推動大學整併的兩位前任部長曾志朗與黃榮村,以及整併學校成功的嘉義大學校長楊國賜、前國科會主委翁政義出任委員,決議未來將因應國家發展需求,改為「由上而下」選擇特定學校進行整併,或是參考中國整併「互補領域」的大學,或是比照日本推動「區域性學校整併」,推動地理位置鄰近的大校併小校,學校自動提出的合併案,則須經過審議,不再「統統有獎」。
為避免補助經費又成白費,高教司長陳德華並指出,未來大學整併必須提出具體規劃,教育部才會核撥額外的補助經費。
至於清大交大合併案,陳德華指出,五年五百億「國際一流大學」專案經費與「大學整併」補助原則上會分開處理,但前者要更具體要求申請學校必須符合大學整併、法人化及學術提升規劃等三條件,如果清交兩校無法提出整併規劃,恐怕無法獲得相關補助。
清交整併 五中研院士籲慎重
〔記者黃以敬、陳儀珊╱台北報導〕清華、交通兩所大學合併事宜引發各界不同意見,五位身為清大校友的中研院院士,昨天聯名發表聲明指出,兩校合併在願景與現實間還有太大爭議,應該先從兩校「合作」做起,等到合作實驗有成,再談合併。
曾一手創立清大人文社會所的中研院院士李奕園強調,這不是反對或支持清、交合併,而是呼籲政府應該針對大學整併政策作更清楚說明,避免造成大學內部對立,立意良善的政策反而造成高教發展阻力。
據指出,清大校長徐遐生與交大校長張俊彥目前吵極在校內各學院與師生座談,說明合併構想,但兩校內部反對聲浪還是不小,交大教師會已揚言將舉辦全校師生第一次「公投」,決定是否合併。
為整合兩校意見,清大與交大兩校計畫於明年初,首次舉辦兩校「聯合校務會議」,由兩校校務會議代表及學生代表面對面討論,為兩校未來發展作出決定。
包括李奕園、朱國瑞、黃秉乾、楊振忠、蕭啟慶等五位中研院院士,昨日也聯名發表聲明呼籲,「可以了解大學整併推動者所保持的願景,但也贊同五位校長提出的困難點,因為願景和現實之間,既然存在許多重大爭議,兩校又都是國內大學典範,為慎重計,目前不宜貿然作出決議,兩校最好能先進行合作實驗,實質提升國際學術競爭力,若成效彰顯,再考慮合併事宜」。
朱國瑞則指出,大校有大校的優勢,小校也有小的好處,不能所有大學都走相同的路,政府可以選擇台大、成大等一或二所綜合性大校進行整體提升,另外選擇二至三所優質小校,例如清大、交大等,作重點領域的提升,培養「小而美」的一流大學。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