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東協加一衝擊 台灣GDP將減0.0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蘇永耀╱台北報導〕研考會完成「我國因應中國與東協建立自由貿易區之研究」,估計國內生產毛額(GDP )將因此衰退0.05%,台灣產業包括成衣業、皮革業、紡織業、塑化業、木材加工及紙製品業等均將受到影響。

研考會主委葉俊榮表示,在全球化與區域化並行的政治經濟發展趨勢下,如何為台灣找尋機會並避免被邊緣化,極其重要,政府必須對此妥為因應。上述研究案是研考會委託台灣經濟研究院詹滿容博士所撰,並簽陳行政院長核閱,將做為相關政策規劃參考。

對於因應之道,該研究分別從經貿、台灣產業及政治3方面提出策略。

政治策略部分,如台灣被排除在所有雙邊或多邊自由貿易區之外,則應在國際社會上,凸顯這種類似無過失被「經濟制裁」現象;台灣可從經貿外交角度切入經濟發展程度較低的東南亞國家,譬如提供普遍關稅優惠,以提升相互關係。

在經貿策略方面,應善用WTO所提供的經貿機會與溝通平台,拓展雙邊實質關係,並支持多邊主義下貿易自由化。

此外,除積極與美國、日本及東協國家洽簽FTA或CEPA(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外,也應尋求與日本、南韓等國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的可能性,並應繼續加強台灣的貿易自由化,主動降低他國與台灣經貿往來的交易成本,特別是智慧財產權、標準認證及電子商務等方面。

台灣還應在APEC架構下持續推動相關目標,使之成為台灣參與簽訂FTA的「輔助」策略,藉以縮小多邊與雙邊主義之間的差距。

在台灣產業部門因應之道方面,該研究也提出短、中、長期3種策略。短期策略部分,政府應研析各項經濟整合型態對台灣之衝擊及機會,提供廠商制定經營策略之參考;廠商可藉由設置據點的方式,享有自由貿易區的優惠。

中期策略部分,政府應鼓勵民間(商會 )組織參與區域主義對台灣的影響等相關議題之討論,並於相關地區扶植台商的商業網絡;長期策略部分,台灣應積極改善投資環境,提供非貿易產業的可繁榮空間,增加國內需求比重並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

蕭萬長:須儘速尋求突圍之道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東協加一」區域經貿整合如火如荼展開,前行政院長、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蕭萬長昨天表示,台灣必須在5、6年內尋求解決突圍之道﹔否則,「東協加一效應」在2010年正式開啟後,台灣將面臨空前挑戰、產業走向真正空洞化危機。

中國和東南亞國協在日前敲定雙邊貿易化及零關稅階段時間表,2010年將7000項的貨物關稅,降低到0至0.5%,預估「東協加一」自由貿易區涵蓋人口將近20億人。

對此,蕭萬長指出,中國意圖主導推動「東協加一」,日本及韓國也正在評估,換言之,未來不僅有「東協加三」,甚至包括印度、澳洲及新西蘭的「東協加六」,在合作結盟的風潮下,2010年區域經貿將出現完全不同的局面。

蕭萬長憂心指出,一旦「東協加一」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各項優惠將誘使台灣產業外移搬到那邊,以享受優惠關稅的好處,「如果政府未妥善因應,5年後,這才是台灣產業真正空洞化的開始,真正的衝擊是從2010年開始」。

蕭萬長也呼籲,政府應思索在這5至6年內,如何佈局、尋求突破的對策﹔他認為,其中,如何與中國尋求和平與和解之道,也只有兩岸關係緊繃解除、對立氣氛化解,台灣才會更有發展機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