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教育解凍 印尼中文熱方興未艾
【大紀元12月23日報導】中國熱下的中文學習潮系列報導(八)(中央社記者余歌滄雅加達特稿)近年來印尼與中華經濟圈經貿關係迅速發展,帶動中文學習熱,走在雅加達街頭,可以看到中文補習班的招牌,這是過去數十年來所僅見。但因師資及教材短缺,如何配合這股中文熱來推廣中文教育,成為中文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嚴峻挑戰。
曾被禁止三十多年的印尼中文教育,自蘇哈托政府一九九八年五月下台後,隨著政治改革而重新獲得生機。當局於一九九九年開放報禁,在雅加達、泗水及棉蘭出版的中文報刊近十家,但總銷路不超過五萬份。
由此可見,中文在印尼經過長期冷凍後,斷層現象十分嚴重,佔印尼人口百分之四的八百多萬華人中,諳中文者已寥寥無幾,而且絕大多數年齡半百以上,正在延燒的中文熱,雖開始造就一批較年輕的中文報刊讀者,但人數不多。
上世紀五十年代,印尼中文教育達到高峰期,由小學至高中正規華校總數近二千所。後來印尼教育部下令對華裔印尼籍及華僑學生進行分校,正規華校減少一半以上。
由於政治因素,第一任總統蘇卡諾及第二任總統蘇哈托政府,分別於一九五八年及一九六六年封閉親台灣及中國的華校及社團,中文教育自此成為絕響。當局為了推行激進的同化政策,更一度把方塊字視為洪水猛獸。雖然如此,仍有不少華人家庭在不顧禁令下,以學習家政為藉口補習中文。
八十年代末,台灣經貿實力大增,在印尼投資及到印尼觀光的的台灣廠商及遊客增加,為了因應這種趨勢,蘇哈托政府於一九九四年局部准許開設中文補習班,並先後准許台商在雅加達及泗水開設台北國際學校,成為至今為止印尼僅有的正規華校,去年起並獲准招收本地學生。
雅加達與北京於九十年代初恢復一九六七年凍結的外交關係,雙方經貿往來提高,至今年為止,雙方貿易額已超過一百億美元,印尼需要大量中文人才,使社會各階層學習中文的人數大增。
一九九九年,印尼教育部校外教育與青年司設立中文教育聯合統籌處,准許中文成為國立或私立學校選修科系,並多次與中國漢語辦事處等單位舉辦培訓師資的漢語水平考試。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與駐印尼台北經貿代表處協調,最近三年持續在雅加達等地舉行師資培訓班,每次參加者不下二百人。目前在三寶壟教授中文的林哲修說,參加培訓班獲益良多。她表示是使用注音或漢語拼音教學。
印尼中文學習者目前多透過家庭式教學、補習班、各級學校選修課、大專院校中文系以及近年來獲准開設中文、印尼文及英文並重的三語學校來攻讀中文。
在雅加達,至少有十所國立與私立大學設有中文系,有的與台灣、大陸及新加坡合作,學生數百人不等。由當地華人社團及新加坡投資開設的三語學校正如雨後春筍,學生人數由五百至一千左右。許多私立中小學校也以開設中文課來吸引學生。
除台灣大專院校畢業生主辦的教育中心及補習班多數採用注音及繁體字教學外,其他大部分採用大陸漢語拼音及簡體字。台北僑委會編印的教材獲得廣泛使用;不過,採用大陸及新加坡教材者佔多數。一部本地化的中文教材正在籌劃中。
由於中文熱方興未艾,獻身者對中文教育前途滿懷信心。台灣大學農業系畢業、現年三十五歲的陳瑞漢,三年前辭去某集團高薪主管職位,在華人社區椰風新村開設稱為「漢語學苑」的中文補習班,學生現已增至近五百名,其中兒童及成年人各佔半數。他說,「我們採用台北師範大學及僑委會的教材,使用注音或漢語拼音,成年人多數希望學習注音及繁體字」。
雅加達留台同學會主席馮新蘭除經營製造業外,前年起也投入推廣中文教育工作,她所獨資主辦的台培教育中心在雅加達擁有五所分校,學生人數向千人邁進。台培也採用注音及繁體字,除非學生或家長另有要求。她說,開設台培的目的不是牟利,主要讓下一代認識正統的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