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魚 心臟、幹細胞與胚胎研究素材
【大紀元12月2日報導】(據中廣新聞韓啟賢台北報導) 在水裏游的魚,除了可以食用或是作為觀賞用途外,也可以應用在醫學研究上。台大最新研究發現,讓基因轉殖魚的部分器官發出螢光,除了可作為心臟、幹細胞或胚胎研究等生醫研究的素材外,還可以檢測環境中污染物的生物毒性。
在國科會支持下、台大生命科學院分生所教授蔡懷楨所進行的〔基因轉殖魚〕研究發現,在斑馬魚的受精卵中,殖入水母綠色螢光蛋白質基因,可讓某一器官或是全身發出螢光。研究人員可直接觀測某一細胞發育或病變情形,完全不用像過去使用實驗用老鼠時,必須殺死樣本解剖進行觀測。而且,斑馬魚價格低廉、繁殖快速,加上外表是透明的,容易觀察,非常適合作為心臟,幹細胞與胚胎等研究的素材﹔。
此外,這些基因轉殖魚還可作為檢測環境中污染物生物毒性的研究材料﹔例如,在受檢測的水中投入大量斑馬魚胚胎,然後再撈起觀察心臟發育或病變情形,只要很短的時間就可獲得龐大抽樣,並易於瞭解污染物對某些魚的器官發育是否造成影響或導致死亡。
另外,基因轉植魚還有一個附加價值,就是發展觀賞用的螢光魚﹔目前研究成果已技轉給廠商,行銷全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