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城泡菜博物館 飲食文化的智慧結晶
【大紀元12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姜遠珍漢城特稿)隨著韓國於一九八六年與一九八八年先後舉辦漢城亞運會與漢城夏季奧運會,參賽的世界各國選手們在選手村餐廳內品嚐過各式韓國泡菜後,辛辣的泡菜已不再專屬於韓國人民的家常便菜,已一舉躍升為世界美食家所評價的「未來食品」。
為了向前來漢城訪問的外國觀光客,以及沈溺於麥當勞等外國速食而不愛吃泡菜的韓國兒童們宣揚韓國泡菜的優越性,以「清淨食品」為號召的韓國著名食品公司Pulmuone(韓語意為:鐵匠鋪內的鼓風機),一九八六年在漢城市江南區三成洞「韓國國際會議中心暨綜合展示場」(COEX)園區地下二樓,闢建了一所佔地一百七十坪的「泡菜博物館」,展示朝鮮半島南、北八道(省)地方兩百多種各式泡菜中較具特色的八十多種泡菜模型,並記述製作及存放泡菜的醃漬缸罈等民俗傳統文獻。
「泡菜博物館」企劃管理室長朴彩麟強調,韓國自古農耕立國,並以五穀為食,配合醃好的泡菜為主食,既有益於消化吸收,合於節儉生活,也便於長期儲藏,泡菜可說是韓國自古流傳下來飲食文化的智慧結晶。
朴彩麟說,泡菜有助於消化,並含有多種營養素,有大量纖維、鈣、磷、鐵等無機質和豐富的維他命,尤其,發酵的泡菜會產生乳酸、醋酸、碳酸氣及少量的酒精,既爽口又味香,且熱量也低,前陣子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ARS)猖獗時,韓國泡菜也凸顯了抗煞靈效,已被世界美食家及營養學家讚譽為「未來食品」。
據韓國古文獻記載,古早時期,泡菜只有用鹽水泡製一法。到了高麗時代,泡菜的配料就越來越豐富了,出現了蔥、蒜、薑等香辛佐料;高麗中葉時期,文人李奎報所著的「東國李相國集」一書,就有提到泡菜,當時是利用黃瓜、蘿蔔、茄子、蔥及瓜類所醃製。到了朝鮮時代,泡菜種類變得更多;朝鮮中葉時期,辣椒由中國流入朝鮮半島後,辛辣的泡菜才開始出現,並配合少許魚醬、蝦醬,泡菜經由植物與海鮮調配,口味的獨特更上一層樓。
一七六六年,朝鮮柳重臨所著的「增補山林經濟」一書中,詳盡記載了大白菜因有多層葉易於層中夾料,因而研發出整棵白菜的泡菜。同時也首次記錄了配以大蒜及放入甕缸醃製的方法,一直流傳至今。
漢城「泡菜博物館」每年約有十萬人次前往參觀,其中50%為韓國各級學校的參觀團體,他們透過現場品嚐和現場學習來加強對韓國泡菜的理解,與建立對韓國文化的驕傲。另外的20%為一般韓國民眾,25%為外國觀光客,其餘5%為對韓國泡菜深感興趣而專程前往採訪的外國媒體記者。